古人獲得的第壹塊冰塊是天然冰。冬天有些地方的天氣會特別冷,大自然自動把水凍成冰。先秦時代,古人用天然冰冷藏、保鮮食物、制作冷飲。為了夏天有冰塊,古人會儲存冰塊。藏冰就是冬天把冰藏起來,夏天拿出來用。
古代的蓄冰方法比較簡單。每到寒冷的季節,冰最堅硬的時候,古人就會開始鑿冰,把鑿好的冰運到冰室,用新鮮的稻草和蘆葦墊鋪在冰室的地面上,然後把冰放在上面,再用米糠、樹葉等能保溫的材料把冰蓋上,最後把坑口封好,夏天再打開。這樣到了夏天就會有三分之二的冰融化,所以古人會按照夏天需求量的三倍來儲存冰。
唐末偶然發現硝石溶於水會吸收大量熱量,可以降低周圍水溫直至結冰,於是發明了用硝石制冰。硝石制冰的過程並不復雜。準備壹大壹小兩個容器,分別裝滿水,把小容器放入大容器中,然後不斷往大容器中加入硝石,小容器中的水就會逐漸形成冰塊。
隨著夏季用冰難度的降低,古人還發明了冰導。冰導是古人用來裝冰和冷藏食物的容器。具體做法是把冰塊放在木頭或青銅做成的盒子裏,再把食物放進去,達到冷藏的目的。它不僅能冷藏保存食物,還能放出冷空氣給房間降溫。功能可以說相當於現代的冰箱和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