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壹個評論,指的是南北朝山水畫的特點,就是“人比山大,水不能淹”。泛廣義。山水畫並沒有給人以壯麗的意義。
山、河、樹、石的畫法天真質樸,有“人在山之上,水不能淹”之稱,體現了早期山水畫的特點。
在中國山水畫理論中,唐代張彥遠的“水不能淹,人大於山”往往是討論南北朝山水畫不成熟的有力論據,也是說南北朝的山水畫家對比例關系的把握能力不足。後期發展主要註重人物山川比例的協調,註重優雅感和外在魅力。
擴展數據:
洛神賦圖:是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珍品。帛書,彩色,長27.1厘米,寬572.8厘米。是東晉著名畫家顧愷之畫的。這幅畫取材於曹植著名的《洛神賦》,是顧愷之的傳世佳作。這幅宋本在壹定程度上保留了顧愷之藝術的壹些特點,我們也可以從千百年的距離上壹窺他的筆墨表達。
全卷共分三部,曲折細致地描繪了曹植與羅申真摯純真的愛情故事。人物安排得當,在不同的時空自然交替、重疊、互換,但在山水描寫中,都表現出壹種空間感的美。
整幅畫樸實無華,猶如《春蠶吐絲》山川樹木石頭的畫法天真質樸,所謂“人比山多,水不能淹”,體現了早期山水畫的特點。這幅畫卷無論從內容、藝術結構、人物造型、環境描寫、筆墨表現,都不愧為中國古典繪畫的瑰寶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