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牘的由來:早期的文字刻在甲骨文和鐘鼎上,受其材料的限制,難以廣泛流傳。所以直到商朝,上層社會只有百余人掌握文字,極大地限制了文化和思想的傳播,而這壹切直到竹簡的出現才得以改變。
簡牘是中國歷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書籍形式,是造紙術發明和紙張普及之前的主要書寫工具,是我們的祖先經過反復比較和艱難選擇確定的文化保存和傳播媒介,是媒介史上的壹次重要革命。
擴展數據
起源
生產背景
早期的文字刻在甲骨和鐘鼎上,受其材料的限制,難以廣泛流傳。所以直到商朝,上層社會只有幾百人掌握了文字,極大地限制了文化和思想的傳播,而這壹切直到竹簡的出現才得以改變。
竹簡的意義
竹簡多為竹片,每片寫壹行,壹篇文章的所有竹片編織在壹起,稱為“竹簡”。這是中國古代最早的書籍形式,書寫文字用的木片稱為木簡,多用於書寫短文。
簡牘是紙發明之前中國古代先民書寫書籍、文獻等文字載體的主要材料,是中國最古老的書籍之壹。
簡牘與甲骨文、敦煌遺書、明清檔案壹起,被列為20世紀東方文明的四大發現。目前,竹簡研究也以驚人的速度形成了世界性的學科。從歷史學、考古學、古文字學、文獻學、書法學等多角度、多領域為中國歷史文化的學術研究開辟了壹個全新的領域。
簡牘幾乎與甲骨文和金文同時出現,從春秋到東漢末年是最流行的時期。紙發明後,竹簡與紙並行了幾百年,直到東晉末年恒玄下令,竹簡制度才結束。
百度百科-竹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