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故事 - 古代的筷子是什麽樣子的

古代的筷子是什麽樣子的

古代“筷子”蘊含的“箸文化”

中國人使用筷子的歷史相當久遠,從現代考古發現來看,至少在新石器時代,古人便開始使用筷子了。幾千年來,有關筷子的說法、用法和忌諱等等,形成了中國古代特有的“箸文化”——

筷子的最早記載

始於何時?

筷子的最早記載

始於何時?

《說文解字》中稱

“箸,飯攲也”

在中國古代,筷子的叫法很多。比較主流的稱謂有三個:壹個叫“箸”,壹個叫“”,壹個叫“”。如果用木頭制成的,又寫作“”。其中以“箸”和“”流行較早,“”在魏晉使用較多,如顧野王《玉篇》稱,“箸者,也,飯具也”;隋唐以後的正式說法多稱為“箸”。

、兩字,會意與形聲兼有。其字義反映相當直接,就是夾食物、幫助吃飯的東西。這東西在古人眼裏並不壹般,《說文解字》中稱,“箸,飯攲也。”攲在古人眼裏是壹種奇巧之物,不僅西方人覺得中國的筷子不可思議,就是古代中國人自己也覺得筷子的發明很絕。

現在流行的“筷子”叫法,在明代以後的文獻中才較多出現,開始叫“快兒”、“快子”。被引用較多的說法,是陸容《菽園雜記》中有關時俗的記載。那時水上行舟之家講究避諱,以吳中(今蘇州)壹帶為甚,如忌諱“翻”、“住”等字眼,於是稱“幡布”為“抹布”,“箸”為“快兒”。

明人李豫亨在《推篷寐語》中則是另壹種說法,他認為船家將“箸”稱為“快子”,並不是“箸”與“住”諧音,而是“箸”與“滯”諧音。“世有諱惡字而呼為美字者,如立箸諱滯,呼為快子。”船家取意行舟快如飛,久而久之便喊開了,“快子”按文字學規律,漸漸變成了“筷子”。

  • 上一篇:變壓器主要技術參數簡介
  • 下一篇:臺灣省節目驚嘆大陸黑科技。臺灣省地方科技發展怎麽樣?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