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特色舞蹈有杵舞。
杵舞亦稱杵樂。高山族民間舞蹈。遊行於臺灣日月潭地區。杵由木頭制成,壹人多高,長的可達2米左右。右女子三五成群,環繞臼石,雙手抱持壹根長櫡,在石臼上作輕勻而有節奏的撞擊,發出清脆的聲響,有的還邊歌邊舞,表演高山族婦女在石臼中搗谷等勞動生活。
杵舞簡介
杵舞直接脫胎於舂米勞動,又稱“杵歌”“杵樂”或“杵音”,是古代人們用杵臼舂米時留下的勞動娛樂形式,後來逐漸發展成獨立的藝術表演形式。流行於風景勝地日月潭邊,如今已發展成溶歌舞樂為壹體的表演性歌舞藝術。
杵長四、五尺至六、七尺不等,由木頭制成,壹人多高,長的可達2米左右,每杵自成壹音,因其長短粗細不同,有不同音高,以杵擊石,發出叮咚樂音。舞時,婦女頭戴鮮花,身著美麗的民族服裝,每人持壹杵,相互配合,敲擊出美妙的旋律,邊敲奏邊歌舞,她們時而整齊地集體舂擊。
時而交錯舂擊;忽而後退,忽而聚攏;或以足踏地,或左右搖動。風光秀麗,歌聲委婉,舞姿健美,杵音清越,令人心曠神怡的“杵歌”以其特有的藝術魅力馳名於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