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年糕的來歷:
古代的春秋戰國時期,蘇州是吳國的國都。那時諸侯稱霸,戰火連年。楚國大夫伍子胥,為報父仇投奔吳國,意欲借兵伐楚。吳王不同意,伍子胥便殺了吳王,率兵攻破了楚國京城郢都,另立新吳王即位,伍子胥也受封申地。為了防止侵略,伍子胥帶人修起了著名的闔閭城。
城修好後,他對心腹說:“我死後,如果國家遭難,人民受饑,可在城門下掘土數尺,自可找到食物。”不久,伍子胥遭陷自殺身亡。越國乘機伐吳,戰事連綿,申地餓殍遍野。危難時,有人想起了伍子胥生前的囑咐,於是暗中拆城墻挖地。
原來城基是用糯米制成的磚石、人們用它制成壹種食物,度過了難關。這種食物就是後來所說的年糕。以後,人們在臘月裏,用糯米制成年糕,來祭祀伍子胥,同時也取“年年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擴展資料:
年糕的寓意:
年糕代表的寓意是年年高,因為年糕諧音“年高”,表達了在新春之際大家對於新壹年的期待以及壹份美好的祝願,年糕是過年必不可少的賀年糕點,從字面意思上來說,它飽含吉祥之意。“年”與“粘”同音,因此可以將粘字理解為新年或團圓凝聚之意。
而“糕”諧音“高”,寓意步步高升,再加上年糕有著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