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寒食節延續了2000多年,壹度被稱為中國最大的民間節日。寒食節是唯壹以飲食習俗命名的漢族傳統節日。
2.寒食節的由來。據史書記載,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逃亡異國他鄉19年,大臣介子推壹直跟在左右。即使是重耳這樣的“切分王”,也努力成為壹代名君“晉文公”。
3.但介子推不求財,隨母退隱綿山。晉文公下令釋放火燒山,以迫使他出山,但介子推決心不出山,最終死於火災。晉文公記住了他的忠義,把他葬在綿山,建了壹座神龕,建了壹座寺廟,並下令在介休之日禁止寒食,以表達哀思。這就是“寒食節”的由來。
4.寒食節其實沿襲了古代的換火習慣。初春氣候幹燥,人們保存的火種容易引起火災和山火。所以古人要在這個季節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把前壹年傳下來的火種全部撲滅,也就是“無火”。
5、然後過壹段時間(史書記載長短不壹,有的地方長達數月),重新演練,取出壹把新火作為新壹年生產生活的起點,稱為“換火”或“邀新火”。
6.改火時要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焚燒顧的象征,稱為人祭。習俗沿襲下來,就形成了後來的禁火節。在這段沒有火的時期,人們必須準備足夠的熟食,以寒食為生,這就是所謂的“寒食”,因此得名“寒食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