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故事 - “忠孝節義,禮儀廉恥”是誰提出的?

“忠孝節義,禮儀廉恥”是誰提出的?

壹、禮義廉恥是春秋時代齊國的管仲所說,忠孝節義是宋朝洪邁所說。

二、解析:

1、忠孝節義,中華傳統美德,四字美德:忠、孝、節、義 。 忠、孝是中國社會基礎性的道德價值觀。《孝經》中,子曰:“夫孝者,天之經也,地之義也,人之本也”,“夫孝,德之本也”,“孝慈,則忠”。曾子:“夫子之道,忠恕而已”。柳詒徵《中國文化史》 “第十三章:忠孝之興”:忠、孝興於夏,“夏道尚忠,復尚孝”。 詞典 解釋:泛指封建統治者所提倡的道德準則。 出自: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二十回:“民知有忠孝節義,不知妄作邪為。”

2、禮義廉恥,中國成語。 古人認為禮定貴賤尊卑,義為行動準繩,廉為廉潔方正,恥為有知恥之心。指社會的道德標準和行為規範。出自《管子·牧民》:“國有四維,壹維絕則傾,二維絕則危,三維絕則覆,四維絕則滅......何謂四維。壹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禮不愈節,義不自進,廉不蔽惡,恥不從枉。故不逾節則上位安,不自進則民無巧詐,不蔽惡則行自全,不從枉則邪事不生。”

  • 上一篇:古箏有幾個音調
  • 下一篇:哪個國家的國旗從上到下是白、綠、紅三色?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