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越文化·吳越濃厚的經商傳統·早熟的經商理論
江南的歷史,三國是個轉折點。三國以後,發展迅速;三國以前,則十分緩慢,以至被北方人視為南蠻之地。這麽說,並非是說三國之前,吳越之地就壹直落後。起碼有兩個短時期是發達的,壹是原始社會末期,二是春秋晚期,吳、越壹度稱霸中原。那時,為了增強國力復仇,比較重視經濟建設,特別是越國,商品交換因此也較頻繁。
計倪、範蠡是較早的經商理論總結者。他倆是勾踐的謀士。計倪不是商人,但深諳經商之道。計倪的經商理論有三點值得註意:(1)“時用則知物”(《史記·貨殖列傳》)。即能預知未來的貨物需求情況,做好準備,“旱則資舟,水則資車”,“夏則資皮,冬則資?”。(2)“貴賤論”。計倪認為經商中也存在“物極必反”現象,“論其余不足,則知貴賤。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而反貴”,意即根據市場上所供貨物的過剩或不足情況,可以預測到物價漲跌的趨勢。漲到極限就會下跌,跌到極限也會上漲。(3)“財幣欲其行如流水”,即貨幣周轉要快,滯壓就損失大了。計倪的理論,使越國富強。後來,範蠡即按理經商,成了壹個大富翁,陶朱公也成了中國商人的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