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故事 - “我老了,人也老了”是中國文化的傳統美德。起源是什麽?

“我老了,人也老了”是中國文化的傳統美德。起源是什麽?

“我老了,人也老了”是中國文化的傳統美德,出自孟子的《孟子·惠亮·王上》。是孟子對自己理想社會的向往。

孟子是壹個非常孝順的人,因為他壹生都受他母親的影響。所以孟子非常認同孔子的思想,被視為孔子思想的推廣者。孔子曾描述的大同世界中有相關記載:故人既是親人,又是獨生子,使老有所終,幼有所用,寡孤獨病有所養。都說人不僅對親人好,對孩子也好。老人有歸宿,年輕人有用武之地,年輕人有自己的特長,身體殘疾的孤寡老人可以贍養。

孔子的大同思想影響了孟子,所以孟子在描述他的理想社會時,對孔子的思想提出了有意義的延伸。孔子說我們不能孤獨,孟子說我們老了,人也老了。孔子只是建議我們不要只對自己的親人好,孟子把這個思想更進了壹步,對待其他老人也要像對待我們的長輩壹樣。同樣的方法也應該用於幼兒和年輕人。

孔孟雖然是很久以前的人,但他們的思想是超越時代的。至少目前來看,孔子的大同思想確實在很多方面得到了實現。就我們現在所處的社會而言,老人有養老的地方,孩子有光明的學校,青壯年各司其職。年輕人也有他們的夢想和專長,甚至孤寡、孤獨和殘疾的人也得到了社會的安慰。

孟子擴展的境界雖然沒有完全實現,但我相信總有壹天會實現的。

  • 上一篇:哈工大航空航天系的學生畢業後就業情況如何?
  • 下一篇:老年代步車有哪些缺點,因為經常被投訴?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