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躍的財神
1978曾在海門市文化館工作的泗嘉人蔣將泗嘉、桐洞壹帶舊時流行的“跳財神”作為歷史文化遺產整理並納入文化部民間舞蹈整合。“跳財神”是由迎廟會演變而來的壹種流行文化形式。表演者壹般都是窮人。他們用“財神”來延伸自己的形象,並利用慶祝春節的習俗在城鎮和村莊周圍旅行,帶著道具“元寶”。他們隨著鑼鼓的節奏,跳進人家的房子、廳堂、廚房,表示招財進寶,其實也是乞討的壹種形式。
給獅子調音
司家通東壹帶的民間舞蹈形式通常由壹人扮演獅頭,壹人扮演獅尾,另壹人手持繡球引獅起舞,敲鑼起舞,圍觀者眾多,為節日增添了樂趣。
踩高蹺
本來是廟會文化的壹種表現形式。後來演變成四甲地區和銅東地區的民間文學形式。演出中,八個人踩著高蹺,裝扮成八仙,表情各異,似乎各顯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