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青在中國古代文獻中還被稱作文身、文面、繡面、劄青以及涅刺等名稱。其方法就是把墨色刺於人單調的皮膚上,形成特定的圖案、符號以以及文字等。“刺青”習俗從古至今已經延續了兩千多年,成為了人類歷史文化不可或缺的壹部分。
刺青最早起源於原始社會。在《禮記·王制》中記載:“東方日夷,被發文身,有不火食矣。”意思是說古代東部沿海壹 帶的民眾從不束發,而是披頭散發,身刺花紋,生吃食物。如《戰國策?趙策》中也記載:“被發文身,錯臂左衽,甌越之民也。”研究表明,早期的文身是為了表示區分部族,同時文身也是成年禮的壹種方式。
在宋代,刺青是壹種非常盛行的習俗。如《水滸傳》第二回中,史進全身上下***刺了九條龍的花繡,因此在江湖上稱 “九紋龍史進”。第四十四回中,對楊雄出場的外貌描寫中有壹句話就是“露出青靛般壹身花繡”。在宋代人眼中,漂亮人物形象如果加上刺青,則是美上加美。
至於說老人不喜歡的原因,壹是會讓人聯想到暴力、血腥等不好東西,二是依照傳統儒家的觀念,身體膚發受之父母,不得隨意傷害。但其實現在刺青已經變成壹種時尚潮流,展現在胳膊、腿部、頸部的刺青成為光明正大顯性的事情。年輕人認為這是壹種文化,是壹種自由,與身份、地位、叛不叛逆無關,只是表達自己內心的向往和追求。
以上是我的壹點見解,希望能幫到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