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狹義的國學是指以儒家思想為主體的中國傳統文化和學術。
2.國學目前壹般指以先秦經典、諸子學為基礎的獨特而完整的文化學術體系,包括漢代經學、魏晉玄學、宋明理學、同時期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明清小說、歷代史學等。
所以,從廣義上講,中國的古今文化和學術,包括歷史、思想、哲學、地理、政治、經濟乃至書畫、音樂、星占、中醫、星占、建築,都涉及到國學。
擴展數據:
漢學,顧名思義,就是研究中國,研究中國。秦磚漢瓦,非秦(有英文中國為證)是漢學。自漢朝以來,國力達到頂峰。在海外,也叫“漢學”。雖然考證證實“漢學”壹詞最遲在南宋時期已經較為普遍。
狹義上是指漢代經學的學術思想,漢代人以名物、訓詁為主,後世稱經學、史學、名物、訓詁、考證為漢學;
而海外的漢學指的是對漢民族的研究,即對中國的研究,尤其是對中國語言文化、文學、歷史、風俗的研究,包括中國的六藝五術。六藝指的是禮、樂、射、禦、書、數等六藝,五藝指的是山、醫、蔔、命、平等五藝。(以上文章摘自《南:在國學熱潮中談國學》)
“國學”有更寬泛的解釋。如果把儒、釋、道、兵、法、墨等百家之術都收在國學的袋子裏,那麽百家之術、六藝之說就可以統稱為“國學”,其中除佛教這種外來宗教外,基本都是在中國誕生的,所以國學也叫“國學”、漢學。
百度百科-國學(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學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