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花兒是傳統民歌。
傳統民歌,是指每個民族的傳統歌曲,每個民族的先民都有他們自古代已有的歌曲,這些歌絕大部分都不知道誰是作者,而以口頭傳播,壹傳十十傳百,壹代傳壹代的傳下去。
不過今天我們所說的民歌,大都是指流行曲年代的民歌,所指的是主要以木結他為伴奏樂器,以自然坦率方式歌唱,唱出大家純樸生活感受的那種歌曲。民歌蘊藏極為豐富,就其內容可分為傳統民歌和新民歌兩大部分。傳統民歌包括愛情歌、勞動歌、歷史歌、生活習俗歌等類別。
民歌起源:
民歌是勞動人民在社會實踐中為表情達意而口頭創作的壹種歌曲形式。通過口傳心授在群眾中世代相傳,從而不斷得到加工提煉,是集體創作的結晶,同時具有不斷變異的特點。民歌源於生活,它是民族文化的精粹,集中體現了壹個民族的民族精神、性格、氣質、心理素質、風土人情和審美情趣等等。
民歌的音樂語言簡明洗練,音樂形象鮮明生動、短小精幹、易於傳唱,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征和地方色彩。中華詩歌的起源就是上古民歌,《詩經》中的國風就是當時各地民歌的薈萃,楚辭則是楚國人民的民歌,其後又有漢魏樂府和南北朝民歌,明代又興起桂枝兒等山歌,延至近現代,傳統民歌仍然具有強大的活力和影響力,壹貫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