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麽,中國呢?第壹次合上書,就這樣問自己,我們珍貴的物質文化呢?我們是不是也有那麽努力,創造精品,立誌傳承壹門藝術的人?也許,有。但更多的時候,我們看到的是那些“三無”工程、豆腐渣工程和毒疫苗案例...那大概就是我們給別人留下的印象。使用廉價勞動力,批量生產不註重質量保證,甚至如《京都匠人》中所言,影響其他民族文化的發展。也許這就是人們眼中的中國形象。
的確,另壹方面,我也相信,在那些不為人知的地方,壹定有我們中國的工匠。他們有對文化藝術的熱愛,他們也在為了解和熱愛這門藝術的人制作精品,做各種藝術,然而我們不知道他們在哪裏,甚至我們不確定他們的存在,但我們中的壹些人壹定需要他們。
這是中國物質文化傳承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我們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它們的存在。我們不知道。事實證明,有些事情這樣更好。我們不知道。日本文化也必須面對後繼無人的問題,但是日本有很多人知道和了解他們的文化,也有人寫過《京都匠人》之類的書來推廣,但是我們很少有這樣的人。
在現代化飛速發展的今天,壹種文化如何生存和發展?我想,只有當更多的人理解和接受這種文化,當我們被這種文化感動的時候,文化才會有保護的意義。如果沒人欣賞,即使放在博物館裏也會死。
讓我們都有接受自己文化的意識,這才是真正有意義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