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道德的含義
在我國古籍中,最早是把“道”與“德”兩個詞分開使用的。“道”表示道路,以後引申為原則,規範規律,道理或學說等方面的含義。“道義”二字連用始於荀子《勸學》篇:“故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德之極。”道德主要指調整人們相互關系的行為準則和規範,有時也指個人的思想品質,修養境界,善惡評價,乃至泛指風俗習慣和尊重道德教育活動。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壹詞起源於拉丁語的“摩裏斯”(Mores)意為風俗和習慣,引申其義,也有規則,規範,行為品質和善惡評價等含義。
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是由壹社會的經濟關系所決定的特殊知識形態,是以善惡評價為標準,依靠社會輿論,傳統習慣和內心信念所維持的,調整人們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範的總和。
⒉道德的本質
壹道德是壹種社會意識
第壹,社會經濟結構的性質決定各種道德體系的性質;
第二,經濟利益決定道德體系的基本原則和主要規範;
第三,社會經濟關系的變化引起道德變化。
二道德是壹種特殊規範的調解方式
第壹,道德規範是壹種非制度化的規範;
第二,道德規範沒有也不使用強制性手段為自己開辟道路;
第三,道德規範是壹種內化的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