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2世紀中葉至13世紀初,反映市民生活和觀點的專業藝術和商業表演團體宋雜劇和金逐漸產生,如關漢卿創作的元、馬致遠創作的《漢宮秋》、《趙氏孤兒的復仇》等。這壹時期是中國傳統戲曲舞臺的繁榮時期。
16世紀明朝中期,昆曲在江南興起,湧現出《十五關》、《詹花魁》等多個劇種。這壹時期受農民歡迎的戲曲是起源於安徽、江西的益陽戲,受封建精英歡迎的是昆曲。
明末清初的作品多是描寫人們心中的英雄,如穆、陶三春、等。這時,地方戲曲主要包括北方梆子和南方皮黃。京劇是在清代地方戲高度繁榮的基礎上產生的。同治、光緒年間,出現了第壹代京劇演員和不同流派的大師,標誌著京劇的成熟和繁榮。很快,京劇發展到全國,尤其是上海和天津。京劇成為影響廣泛的戲劇,把中國的戲曲藝術推向了壹個新的高度。
辛亥革命前後,王小農、潘、夏月山等壹批卓有成就的戲曲藝術家從事戲曲藝術的改良,為以後的戲曲改良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中國現代戲曲從五四運動1919到建國。這壹時期,壹些仁人誌士對戲曲進行了改革。五四運動前夕,梅蘭芳演出了《鄧》、《壹縷麻》等宣揚民主思想的新風尚劇,周和程也創作了不少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