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古今中外關於節儉的故事數不勝數。毛澤東要求別人先做這件事。他過著簡樸的生活,睡在硬邦邦的床上,穿著粗布衣服。他壹件睡衣穿了20年,補了73次。經濟困難時期,他主動降低工資和生活水平,不吃水果,不吃魚,不吃肉。在20世紀60年代,他的會議直到中午才結束。他離開大家去吃午飯了。桌上壹大盆丸子煮白菜,幾小碟鹹菜,主食吃了燒餅。這位偉人為人們樹立了節儉的榜樣。那麽,我們應該像毛澤東那樣勤儉節約嗎?
節約要從身邊做起,從自己做起。在日常生活中要時刻記得勤儉節約。如果我們節約水、電和食物,我們應該使衣服、食物、住所和交通變得節儉。不是奢侈,奢侈就是浪費。
諸葛亮在《誡》中說:“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修身,淡泊以誌,平以無為。”多年來,在我國社會發展的各個時期,艱苦樸素、勤儉節約作為壹種社會普遍認可的傳統美德壹直被提倡、保持和發揚。這也是中國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重要因素。
是啊!雖然艱苦樸素的生活離我們越來越遠,但我們還是要牢記,遇到困難時,渡過難關是容易的;有錢就奢侈,困難就難以生存。所以節儉的美德在任何時候都不會過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