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將混有谷草的小米從桶中挑到平地晾曬。(前面的工序是最難的。如果我們這邊農村雇人做飯,壹天均價100,還能吃的好。)
用壹根三米左右的竹子做的桿子(但頭像西餐的叉子)把小米和混在壹起的谷草分開。
然後在烈日下,用類似木頭做的九齒耙的東西把小米攤平,折騰兩天,再進壹步把中間的雜質分離出來。這個時候下雨最麻煩,小米還得壹起收,用塑料紙蓋著。
晾幹後,用木制的手動工具再次分離小米中的雜質和灰塵。我們的名字叫布馮,它的大小和外表像壹頭牛。它也有四條腿。上面有壹個漏鬥,用來倒小米。牛的頭部有壹個手動手柄(類似於自行車的踏板),不斷晃動帶動裏面的木屑像電風扇壹樣扇出。然後較重的小米直接從牛肚子裏出來,灰塵雜質和空殼小米被風吹出牛體外。
這樣的小米就是成品。然後用打谷機把米打出來。
解釋半天太累了,也不知道妳懂不懂。我說的是西南,南方長江中下遊平原基本都是機器收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