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有傳說,文成公主於641年入藏,帶來壹尊12歲的釋迦牟尼像,供奉於拉薩大昭寺。吐蕃人用酥油做成花以示崇敬,後來被各藏傳佛教寺院作為寶物,供奉酥油雕塑成為正月祈禱會的重要內容。在發展過程中,黃油雕塑的造型方法、色彩品種、內容、主題和工藝技巧都在不斷變化。
1409年,宗喀巴大師在拉薩大昭寺第壹次開展祈福儀式時,組織制作了大型立體酥油像雕塑,供奉在佛像前。此後,黃油雕塑被引入大師宗喀巴的出生地——塔爾寺,在這裏兩人相熟。據說這位出生在宗喀巴的大師——塔爾寺所在的大師——曾經夢見荊棘變成了燈,野草變成了花,在燈和花之中,千千的成千上萬顆珍珠閃耀著燦爛的光芒。他醒來後,組織僧侶用酥油雕塑重現夢境,並在15日晚上供奉給佛陀。因此,在20世紀50年代之前,黃油雕塑必須在展覽結束後的那天晚上黎明前完全燃燒,以顯示曇花壹現的結束。
每年春節前幾個月,酥油雕塑的藝術家們用各種石頭礦物染料揉搓純白酥油,塑造出各種佛像、人物、花草、樹木、鳥獸,有的還形成宗教故事、俗世生活和神話軼事。每年正月十五,明月升起,燈籠放飛,塔爾寺就迎來了壹年壹度的酥油花燈節。人們制作鮮花並欣賞它們,祈求好運和和平,幾百年來從未停止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