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電視新聞評論大多“寄生”在報道的事實中,評論的內容通常是主持人幾句敷衍的批評和調侃,壹般是為新聞事實服務的。新聞1+1開創了以主持人和觀察員為主要形式的“二重唱”新形式。主持人不僅僅是提問者和串聯者,還宏觀掌控節目觀點譜系,補充和平衡新聞觀點,給觀眾圍繞話題的思考空間,在每個“關節點”提出問題,防止觀眾陷入窠臼,既讓他們進來,又能讓他們理清關系,順利走出去。
2.把握“問責”選題的容忍度,為新聞當事人行使“反辯權”提供平臺
在批評性或輿論監督性的節目中,新聞1+1往往通過個案反映共性問題,探究制度的漏洞、制度的弊端、法律的瑕疵,從體制機制的角度進行反思。即使案件被追究責任,也是壹種善意的態度。首先會站在另壹邊解讀當事人這麽做的動機。其次,引用大量事實作為論據,最後的討論還有回旋的余地。
3.充分利用互聯網建設輿論集散地。
目前,中國已經進入了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轉型時期,這壹時期的壹個基本特征就是社會的“碎片化”。所以就傳播影響力而言,依靠某壹類媒體進行強勢報道的局面也發生了改變。新聞1+1充分利用網絡平臺,選題多為網絡熱點話題,聚焦與大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點,充分尊重不同利益群體的情感訴求。《新聞1+1》通過網絡話語和官方話語的階梯,讓草根議程走上公共議題的舞臺,既收集民意,又通過正確的輿論引導,讓自私或不理性的網絡語言自我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