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是圓的,地是圓的”不是地平線理論,而是中國古代哲學思想,是陰陽學說的反映。天空和圓圈象征運動;地球和廣場象征靜止;兩者結合就是陰陽平衡,動靜互補。“天是圓的,地是圓的”的設計理念在中國古代建築和貨幣中有所表現,如天壇地壇、四合院、方孔、錢幣等。這些“圓地方”的模式和結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起到了宣傳作用,象征著政治上的“外儒內法”和待人接物上的“外圓內方”的思想。“天是圓的,地是圓的”是古代科學對宇宙的認識。中國古代認識宇宙的方法不同於現代科學的經驗實驗方法,而是“內證”的實踐。古代科學家通過對“內證”的實踐,總結出壹套抽象的世界規律:陰陽五行。陰陽五行分為很多層次,它們的概念就像現代數學中方程中的未知數“X,Y”壹樣。也就是說,方程在解具體問題時,X、Y等未知數有具體的代表物質,而從純數學角度解釋時,X、Y是沒有具體方向的未知數。《黃帝內經》提出了五運六氣理論,概括了天地能量的運動。每當天地之間的能量發生變化,就會逐漸顯現在可觀測的宏觀世界中。比如東方七宿所代表的“木”屬性能量在春天到來時,大地解凍,種子發芽,萬物復蘇;進入新壹輪“春生、長夏、秋收、冬儲”。隨著四季的變化,人類生活的健康會受到不同的影響。所以《黃帝內經》中有四時調神論[2],論述了四時陰陽轉化對人體的影響。古人把微觀狀態下能量變化的規律總結為“五運六氣論”,用來描述天地之間能量變化與時間的關系,以及這種變化對地球上生命的影響,即“時間”。
上一篇:大學生社團有哪些類型?下一篇:女書法家魏夫人有什麽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