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禮記·月令》記載,周天子在寒衣節這壹天祭祀祖先,安慰農民,頒布了新的作息制度。女人是親戚,把棉衣拿出來,送到遙遠的邊疆服役。
宋代《東京夢中國》壹書中說,10月10日,載臣已獲衣服壹件,錦襖三天。宋代周密的《武林舊事》中,說十月,人們出門去郊外掃墓,用棉秋楚服等等。因此,不難看出,寒衣節出現了祭祖掃墓的習俗。
到了明清時期,送寒衣的習俗進壹步發展。定制的衣服在民間很受歡迎,知道他們的姓和字就更重要了。且更註重祭祀,表現為寒衣用五色紙裁制,送衣祭禮講究。清代出現了寒衣紙、鬼紙、鬼衣、鬼錢等。另壹方面,從寒衣節習俗的演變來看,更加註重對逝者的悼念之情。
有壹首詩說的是,粘紙衣在清晨被割下燒成灰燼。冷泉臺可以用嗎?但是聽到悲傷的聲音是甜蜜的!講的是山西部分地區的哭祭習俗。據說民間婦女在十月初壹禁止出行,大多數人會在這壹天吃蕎麥面和燕麥面。在河南省,在寒衣節那天,人們會在自己的門外燃放燈籠並進行祭祀。因此,漢儀節有十月朝、祭祖節、鬼節、秋節之稱,與清明節、中原節並稱為中國三大“鬼節”。
總之,這是關於中國傳統節日和寒衣節的起源和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