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每到過年和重大節日,李洛碩都樂呵呵地做幾雙,以示歡喜。宮燈的制造沒有大的發展,宮燈的樣式也沒有創新。
改革開放後,李洛碩決心將這壹傳統制作工藝發揚光大,發展宮燈制作。為了改變舊的手工操作方式,革新傳統的生產工藝,他自費到北京制造廠學習。回去後,他反復實驗,使宮燈更加美觀大方,色彩不俗。從過去單壹的型號,發展到十幾個型號,近百個品種。最小的20厘米,最大的300厘米。改裝後的壓頭宮燈,工藝精湛,造型美觀,吸引了大批顧客,使其長期暢銷全國各地,部分還遠銷東南亞。如今,屯頭宮燈不僅掛在全國各地,還掛著我們的國門——中南海新華門!
如今宮燈生產技術已經普及,全村95%以上的農民從事宮燈的生產和銷售,年產60多萬雙。屯頭村已經成為宮燈生產的專業村。
屯頭宮燈的制作也傳到了周圍的村莊。據不完全統計,從事宮燈生產和銷售的村莊現已發展為木蓮城、高宇、陽臺、徐家莊、朱家莊,從業人員超過1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