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夏天:長夏、小滿、茫中、夏至日、小舒、大舒、
3.秋季:立秋、初暑、白露、秋分、寒露、初霜、
4.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季至日,小寒,大寒,
擴展數據:
二十四節氣最初由北鬥七星的鬥柄方向決定,鬥柄繞東、南、西、北旋轉壹周,稱為“歲”之壹(圖);每壹個自轉周期都是從立春開始,到大寒結束。
現行的“二十四節氣”以“恒氣法”劃分,即每個節氣對應地球在黃道上每運行15所到達的某壹位置;“定氣”法將太陽壹年的運動軌跡分為24等份,每等份為15,每等份為壹個節氣,從立春開始,到嚴寒結束,周而復始。“二十四節氣”表達了人類與自然宇宙之間獨特的時間觀念,蘊含著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積澱。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對地球的影響,屬於陽歷範疇。它是通過觀察太陽壹年的運動,認識壹年中四季、氣候、物候的變化規律而形成的知識體系。它不僅對農業生產起著指導作用,還影響著古代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文化觀念。現行的農歷吸收了幹支歷的節氣作為歷法的補充,通過“閏法”調整到符合回歸年,形成陰陽合歷。
百度百科-二十四節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