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月初五是端陽。插入艾葉,戴上香囊。吃粽子撒糖。龍舟歡天喜地下水了。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節、艾節、端午、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字不壹樣,但是各地人的習俗都是壹樣的。“端午節是中國兩千多年的老習俗。這壹天,家家戶戶都要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戴香包。
2.端午節的時候,粽子是香的。傳說公元前278年的端午節,被流放到淚流滿面的洛江邊的愛國詩人屈原得知楚國都城淪陷,絕望之下,將壹塊大石頭扔進古洛江自盡。因此,據說“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日子,而在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也成為紀念屈原的中國傳統習俗。從古至今,端午節承載著人們對生活的情感:思念、感恩、向往、祈福。
端午節期間,人們有許多習俗,如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掛荷包和系彩色絲線。這些習俗是為了驅邪或紀念屈原之死。
端午節的許多習俗都與“五”字有關。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孩子的脖子、手腕或腳踝上,稱為長命縷。每家要插五頭:葛根、艾草、石榴、大蒜、龍船花。端午節後,我們會吃黃武:黃魚、黃瓜、鹹鴨蛋黃、裹著黃豆沙的粽子和雄黃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