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多人對廣府古城相當陌生,甚至不知道它的存在。電視歷史紀錄片《被遺忘的古城》將真實記錄和還原廣府古城、水城、太極城的繁華與滄桑,以搶救性的方式挖掘和整理古城厚重的文化積澱,告訴國人和世人壹座古城永恒的美麗...
廣府古城周邊多水,歷代地方誌中多有興修水利、防洪排澇的記載。其中,最早的記載是毛遂治理滏陽河的傳說。毛遂是戰國時期趙浩棋平的弟子。關於自薦,隨出使楚國,說服楚王出兵救趙的故事,為後人所熟知。毛遂後來被王召封為諫官,封地在光復古城。毛遂上任時,這裏的水利設施非常落後,下大雨就發洪水。於是毛遂帶領百姓挖溝開渠,疏通河道,排除洪水,讓周邊百姓安居樂業。毛遂墓現在位於古城西門外,祭祀的老百姓在這裏流連忘返。
明代中期,古城進入繁榮期。為適應農業的發展,廣平知府姜、知縣等大興水利,先後在滏陽河沿岸修建了惠民閘、閘、便民閘、潤民閘等8座灌溉閘。由於八座灌溉門均勻分布在光復古城的西部,民間統稱為“西八門”。“西八門”相繼建成後,利用滏陽河灌溉城西4萬多畝土地,這片不毛之地變成了水稻高產區。“西八門”是古代滏陽河上重要的水利設施。目前保存完好的“西八門”有7座,其中4座仍在孜孜不倦地灌溉著成千上萬的水田,默默地造福著人民。
除了灌溉農田,古滏陽河還有壹個惠民的功能,就是交通。滏陽河屬於運河系,古代陸路交通不發達。滏陽河成為南北交通大動脈,廣府古城也成為商賈雲集的水上碼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