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準備:風箏紙、風箏木、繩子。
操作步驟:
1.準備壹張堅韌輕薄的紙,長50厘米,寬30厘米。制作傳統風箏所用的紙壹般是棉花、宣紙、皮紙等。,並準備好木棍。
2.準備兩塊木頭,壹塊長30厘米,壹塊長50厘米,把它們折成十字形,用繩子綁緊。
3.十字架頂部15厘米高,底部35厘米高。用膠槍把準備好的紙粘在十字架上,剪掉多余的部分,然後準備兩根尼龍繩。
4.將壹根繩子的兩端系在壹根短木條的兩端,然後將壹根稍長的尼龍繩的壹端系在這根尼龍繩的中心。準備飛的時候,在尼龍繩的尾端連接壹束輕的線,這樣風箏就會越飛越高。
風箏簡介:
1.風箏是在2000多年前的東周春秋時期發明的。相傳,翟墨用木頭制作了木制小鳥,歷時三年研制而成,是人類風箏的最早起源。
2.後來,魯班在翟墨用竹子來改進風箏的材料。直到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風箏才由紙制成,稱為“紙風箏”。
3.風箏是用漿糊、裁紙刀、竹簽、紗條、馬拉紙、線等物品做成的。放風箏在南北朝時期成為傳遞信息的工具,但在宋代,放風箏成為人們喜愛的戶外活動,它在公元1600年傳到了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