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文化贊美忠貞不渝的婚戀觀,體現了人們對理想愛情的向往和追求。它繼承和發揚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體現了強烈的責任感,不同於西方文化中較為浪漫的愛情觀。
在農耕社會,家庭不僅是生產和生活的基本單位,也是社會構成的細胞。夫妻的愛情和家庭的和諧直接影響到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在當前西方文化的沖擊下,弘揚牛郎織女的故事和傳說所倡導的追求美好生活和忠貞愛情的婚戀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七夕節
七夕,中國的傳統節日,又稱喬奇節、齊傑節、女兒節、乞丐節、七夕節、牛牛節、橋西等,是中國傳統的民間節日。中國的情人節,源於對星星的崇拜,是傳統意義上七姐妹的生日。因為七月初七祭拜七姐妹,所以取名七夕。
祭拜七妹、祈願、求巧藝、坐觀牽牛花與織星、祈福姻緣、七夕蓄水,是七夕的傳統習俗。經過歷史發展,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好愛情傳說,使其成為象征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視為中國最浪漫的傳統節日,甚至在當代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中國的情人節不僅是祭拜七姐妹的節日,也是愛的節日。是以“牛郎織女”民俗為載體,以祈福、乞巧、求愛為主題,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
七夕的“牛郎織女”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在古代,人們把天文館和地理區域對應起來。這種對應在天文學上叫做“分星”,在地理學上叫做“分田”。相傳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織女會在天上的鵲橋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