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將壹張長方形的紙的長邊對折後展開,將兩個角沿邊緣對折後展開;
2.將短邊沿折痕交叉點向上折疊展開,沿折痕整理出三角形;
3.將兩個角的兩邊分別沿中心線折疊,尖角沿折痕壓平;
4.將下面兩個角沿中心線折疊,沿兩個尖角的底部壓出折痕;
5.沿折痕向內折兩邊,紙的背面沿中心線對折為壹個整體;
6.將兩邊的角向上折成三角形,兩端沿折痕向上折,兩邊中間部分向上對折;
7.將頭的兩個尖角中間反折兩次,尖角嘴角反折兩次。
龍舟的歷史淵源
端午節是端午節的傳統習俗。相傳起源於古代楚國的人們,對聖人屈原之死戀戀不舍,許多人劃船追趕救人。他們爭先恐後地追趕對方,可是到了洞庭湖就沒有他們的蹤跡了。此後,人們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來紀念它。劃龍舟驅散河裏的魚,以免吃了屈原的屍體。比賽的習慣盛行於吳越和楚國。其實“賽龍舟”早在屈原之前就有了。
據聞壹多的端午考,壹千多年前的吳越水鄉就有劃龍舟的習俗,是為了通過祭祀圖騰——龍來祈求避免常見的水旱災害。明朝萬歷年間《溫州府誌》記載:“賽從越王勾踐開始,永嘉水鄉為賽祈福。”南宋葉詩詩:“壹村壹舟壹國,處處旌旗尺飛,祈年賽願隨其俗,禁之則爽。”
可見,溫州地區的人種起源於古越龍圖騰崇拜的祭祀活動,主要用於祈求平安和豐收。關於龍舟的起源,目前有江浙吳越人和湘西北沅陵兩種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