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會者坐在祭壇上,執事和貢品就位。執事向月亮遞上賀詞,牧師借著月光和燭光向月亮朗讀。焚燒留言和月光紙:牧師將留言和月光紙放在桌前的小盆裏,焚燒。主祭離開奠酒處,參與者按老幼順序走向奠酒處,跪拜、上香、三取壹,默禱所願,然後祭拜月神壹次,直到所有女性參與者都拜完了,唱到:儀式完成,至此,中秋賞月儀式完成。
拜月是我國壹個非常古老的習俗,它實際上起源於我國部分地區古人對月神的崇拜。中秋節是古代天象崇拜月亮習俗的遺跡。祭月作為中秋節的重要儀式之壹,逐漸演變為賞月、贊美月亮的民俗活動,也成為現代人對團圓和寄托的渴望。
準備工作/即將開始工作
中秋節月亮升起時,將舉行祭祀儀式。祭祀儀式結束後,人們會舉行宴會,賞月。凡是月光能照到的地方,祭桌都可以放在月亮的方向,以防陰天。如果下雨,可以搬到船上、屋檐下或室內,但要打開門窗,朝月亮方向舉行祭祀儀式。從參加祭典的人當中選壹個神父,壹個悼詞,幾個執事,其他都是從屬祭祀,由年長的女性長輩或者家庭主婦擔任祭司。
在月亮的集體祭祀中,祭司長也是從女性中選出的。傳統上,男性不是拜月,但男性可以擔任崇拜者,執事,以協助祭月,或從事其他援助工作。月光紙:可以自己畫。祝賀:在向月亮獻祭的時候念給月亮的祝福,可以更好地表達真誠的敬意。祝賀月亮要簡短優美,可以是四言、五言、七言詩的形式。祝賀要用毛筆工整地寫在宣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