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鳶上的吉祥圖案采用人物、動物、花鳥、器物和壹些吉祥人物的形象,以民間諺語、吉祥話、神話故事為題材。它們通過比喻、類比、雙關、象征、諧音的表達方式,形成了“壹個吉祥字壹個圖案”的藝術形式,賦予了人們求吉祥、避災、避難的寓意,寄托了人們對幸福、長壽、喜慶的祝願。
因其比喻意義和吉祥圖案,融景與物於壹體,故其主題鮮明突出,構思巧妙,妙趣橫生,風格獨特,民族色彩濃厚。如壹對鳳鳥迎著太陽比翼雙飛的圖案稱為“雙鳳旭日”,寓意豐富,圖案多變,體現了人們健康向上的進取精神和對幸福的追求。
發展歷史
相傳,翟墨用木頭制作了木制小鳥,歷時三年研制而成,是人類風箏的最早起源。後來,魯班在翟墨用竹子來改進風箏的材料。直到東漢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人們才開始用紙制作風箏,稱為“紙風箏”。
到了南北朝時期,風箏開始成為傳遞信息的工具。隋唐以來,由於造紙業的發展,人們開始用紙糊風箏;在宋朝,放風箏成為壹項受歡迎的戶外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