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研究取向上,從行為範式、認知範式向情境範式轉變。
2.在研究內容上,強調教與學並重,認知與非認知同步發展,傳統領域與新領域互補。
3.在研究思路上,強調認知觀與人本觀的統壹,分析觀與整合觀的結合。
4.在學科體系上,逐漸從繁雜、分散轉向系統、綜合、完善。
5.在研究方法上,要註意分析與綜合、數量與質量、現代化與生態、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的結合。
教育心理學的形成;
1.初期(20世紀20年代以前),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齊首先提出了“教育教學心理學”的思想。德國教育家、心理學家赫爾巴特首次提出教學理論的研究要以科學為基礎,而這個科學基礎就是心理學。
2.在發展時期(從20世紀20年代到50年代末),學習理論壹直是主要的研究領域。20世紀20年代以後,行為主義占主導地位,強調心理學的客觀性,重視實驗研究。這壹時期形成了許多派別,這些理論和派別之爭也反映在教育心理學上。
3.成熟時期(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末),行為主義轉向認知範疇。布魯納發起的課程改革運動使美國教育心理學轉向對教育過程、學生心理、教材、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進的討論。
4.完美時期(80後)。20世紀80年代以後,教育心理學越來越註重與教學實踐的結合,各種理論派別相互吸收,體系日趨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