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畫又稱“士大夫寫意畫”、“士大夫畫”,是古代藝術教育的內容,泛指中國封建社會中國文人、士大夫的繪畫。繪畫,區別於民間和宮廷畫院,始於唐代王維。作者壹般避開社會現實,借助山水、花草樹木來表達個人的“精神”,包括對民族壓迫或腐朽政治的憤恨。
標榜“士氣”和“壹品”,講求筆墨趣味,擺脫雷同,強調神韻,重視書法文學修養和繪畫意境的表達。對水墨畫、寫意等傳統美育思想和技法的發展影響很大。
中國古代文人以詩書作畫,以山水、花鳥等自然意象來抒發情懷。從王維開始,經過蘇軾、趙孟頫、沈周、唐寅、董其昌、、仇英、徐渭等人,形成了文人畫的壹脈。文人畫講究筆墨趣味和詩書畫綜合修養的傳統,追求簡單樸素的畫風,崇尚和諧仁愛的審美理想。
文人畫簡介:
“文人畫”這壹稱謂最早由明代董其昌提出,並初步闡述了其歷史傳承關系:文人畫始於王右丞,後有董源、巨然、李成、範寬。王晉卿、糜費,從董、莒,壹直到、黃、、王蒙、倪瓚、吳、,都是言歸正傳。
文人畫講究詩情畫意,畫中有詩,詩中有畫是文人畫的壹貫追求。畫中常有詩,詩畫合壹。文人畫是具有文人趣味和文人思想的畫。不是和國畫三大:山水、花鳥、人物並列。文人畫或文人作畫在傳統繪畫中獨樹壹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