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體論,原本是壹個哲學術語,是探討存在即壹切實在的基本特征的理論。後來應用於美學和文藝學,文學本體論是指關於文學存在的起源和本質的理論和學說。
由於文學研究者理解文學的角度不同,他們對文學本身的看法也是多種多樣的。比如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把人的壹切心理活動都歸結為無意識,認為審美和藝術只是無意識欲望的轉移、修飾和升華。所以,無意識,即以性欲為中心的本能沖動,是文學創作的源泉。
俄羅斯形式主義者認為,文學研究的對象不是文學整體,而是文學性,即什麽使壹部作品成為文學作品,所以文學性是文學的本質。
現象學美學的代表人物之壹英伽登認為,文學作品既不是概念實體,也不是物質實體,而是壹種獨特的存在領域,是壹種純粹的意向對象;它由四個層次組成:語言現象層、語義單位層、再現對象層和圖式層,這四個層次互為條件,層層遞進。
擴展數據
應該把文學本體論提升到人的存在的高度,即把文學活動(藝術審美活動之壹)作為成人的基本存在方式之壹,作為壹種基本的生活實踐。
如上所述,每個人每天都在進行大量的各種活動,包括學習、工作、生產、經濟、政治、宗教、道德、交往、休閑、體育、藝術、審美等等,這些都是生活實踐活動的壹部分。人在各種生活實踐活動中存在和發展。
百度百科-文學本體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