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於16世紀的“黑三角貿易”就是奴隸貿易。歐洲奴隸販子從自己的國家出發,裝載鹽、布、朗姆酒等。,而在非洲,他們被轉化為奴隸,沿著所謂的“中央路線”穿越大西洋,在美洲,他們被轉化為蔗糖、煙草和大米等種植園產品,以及黃金、白銀和工業原料。在西歐,靠近非洲的幾內亞灣,在美洲的西印度群島之間,航線大致呈三角形。因為被販賣的人是黑人,所以也被稱為“黑三角交易”。持續了300年。
最早經營三角貿易的國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隨後是英國。
16世紀至19世紀的北大西洋黑三角貿易,資本主義的發展和政府的默許,歐洲殖民者對利潤的瘋狂追逐,以及非洲人民由於原始社會結構的無知,是黑三角貿易得以順利進行的主要歷史原因。
由加那利寒流、幾內亞暖流、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組成的三角環流,為“黑三角貿易”提供了極為有利的航運條件,使奴隸販子在旅途中、中距離和回程中始終順風順水,從而加速了奴隸貿易。美洲適宜的氣候條件和豐富的金銀礦產資源,使種植園和采礦業迅速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利潤,是整個黑三角貿易的主要推動力,客觀上為“黑三角貿易”提供了有利的地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