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在明治維新時廢除了陰歷,導致東亞很多傳統節日與中國、韓國、越南的傳統節日錯位。比如中國的春節,中國、韓國、越南都是在農歷正月初壹慶祝,但日本在新歷裏改成了1+0。
雖然日期放錯了,但中國新年仍然是日本最大的節日,甚至連名字和習俗都和其他三國相似。日本稱新年為“正月”;65438+2月31這壹天,大家回老家吃年夜飯,這在日語裏叫“ぉせち”,會吃年糕。吃完年糕看“春晚”在日本被稱為“紅白歌會”。看完春晚,去神社寺廟燒香,日本稱之為“初壹”。
日本還有很多傳統的東亞節日,比如端午節、七夕節,都是從五月初五、七月初七改到相應的新日歷日期。端午節的習俗是舉鯉魚旗,七夕的習俗是許願求巧(圖3,這個比現代中國傳統,中國改成情人節了……)。
七夕許願
唯壹的例外是笠原節,也就是鬼節和中元節,也就是我們日本常說的“笠原”。明治時期,政府曾試圖將蘭盆改為新歷七月15,但由於佛教界的不協調和民俗的抵制,又改回了農歷七月十五。
ぉ壺是日本第二重要的節日。在這壹天,每個人都會回家祭祖。到處都有盛大的廟會,每個人都穿著和服浴袍,載歌載舞。
壹些偏遠地區還保留著舊歷傳統節日的習俗。如宮城縣在舊歷中保留了七夕的習俗,稱為仙臺七夕。
沖繩是壹個特例,因為它直到清末都是壹個獨立的國家“琉球”,所以它的習俗與日本不同,很多古老的歷法節日,比如清明節、春節等都被保留了下來。在春節,沖繩的漁船會休息,並在船上懸掛彩旗,祈禱來年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