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般建築的正式出入口稱為“玄關”。參觀傳統民居時,客人先在略顯莊嚴的“門廊”前駐足,說出來意,然後拉開拉門,進入被稱為“三和土”的平地。這家人在面對公寓的壹個小房間裏迎接客人。寒暄過後,客人們脫下鞋子,走上更高的樓層(稱為“日式平臺”),被領進裏間。
“門廊”是壹個分隔室內和室外的空間。同時也是習慣於進門脫鞋的日本人不可或缺的空間。現在即使是公寓等集體住宅,也必然會有壹個“玄關”,雖然是簡化的“玄關”。
“軒”原是佛教術語,指禪寺入口。不過據說這個詞也有嚴格的禪宗入門的意思。修行的僧人非常重視“玄關”,視其為修道的第壹步。大約在17世紀,武士開始在宅邸入口處建造壹個帶有“露臺”的空間,並稱之為“玄關”。後來,壹些富商開始在他們的房子裏建造“門廊”,漸漸地,“門廊”蔓延到了普通的房子。
在現代,“玄關”被認為是家中最高格調的“聖地”。作為“內”與“外”的分界,“玄關”可以說是家家戶戶的“臉面”,所以人們經常用鮮花或其他裝飾品來裝飾“玄關”。因為這是壹個重要的空間,所以有很多規則。
比如,去別人家做客,壹定要在屋外脫下外套和帽子,穿好衣服,才能進“玄關”;出殯回來,要在身上撒些鹽潔身自好,再刷去汙穢,才可入“軒”;脫鞋,註意禮儀和規矩。脫掉鞋子,腳趾對齊,面向門。同時,鞋子要放在稍微靠近邊緣的地方,不要放在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