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之龍雖然是個大海盜,卻是個劫富濟貧的俠盜,很快就有了幾千艘船,幾十萬軍隊。隨著自身實力的增強和海洋資源的豐富,鄭之龍斂財極快,明末“海禁”政策放寬,因為國內逐漸需要洋貨,他看到了洋貨的優勢,同時也想把自己的傳統技藝傳播到世界各地。
鄭誌龍對貿易的控制讓他受益匪淺,貿易壁壘減少,交流特別頻繁。鄭誌龍的海軍遠近聞名,大家都願意把貨交給鄭誌龍,委托他從國外要什麽。就這樣,鄭之龍和他的船隊將國內的絲綢、布匹等手工制品運往國外,並從海上實力較強的荷蘭、西班牙等西方國家進口農作物和貴金屬。
在與荷蘭的貿易中,鄭之龍與東印度公司聯手,與荷蘭商人建立了密切的貿易關系,並將中國生產的糖運往歐洲。憑借龐大的船隊、雄厚的資本積累和多種貿易渠道,他迅速獲得了巨大的利益。在海上貿易中,鄭之龍幾乎掌握了整個臺灣省的海上控制權,還對來往的外國船只征稅。靠著來往船只的貿易通行費,鄭誌龍每天都能賺更多的錢。
有了資金,鄭誌龍就不會自娛自樂,建立艦隊,壯大實力,聚攏人心,培養人才。正因為如此,鄭之龍在抗擊外國列強侵略時才能自信滿滿。在雙方相持不下的時候,鄭誌龍可以毫不退讓,這為我海軍獲得了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