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又名《書》或《舒靜》,是中國第壹部以記單詞為主要內容的古典文集和最早的歷史文獻。從堯舜到夏商周,跨越了兩千多年。這是壹個可考的記錄三個墳墓和五個代碼。
《尚書》被列為儒家經典之壹,“商”就是“商”的意思。《尚書》是壹部古籍,是中國古代歷史文獻和壹些追溯古代事跡的著作的匯編。
自漢初以來,有現代和古代兩種不同的版本。據《漢書》記載,《史記》有65,438+000篇文章,由孔子整理作序。秦始皇統壹中國後,頒布焚書令。秦代焚書給《尚書》的流傳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幾乎所有的《尚書》正本都被焚毀。到了漢代,儒家思想重新受到重視。《尚書》由盛博士用隸書寫成,共有28篇,現代漢語稱為《尚書》。西漢時,據說魯公國王在拆除孔子舊居的壹段城墻時,發現了另壹本書《尚書》,這本書用的是秦以前六國時期的字體,人們稱之為古文《尚書》。經孔子後裔孔安國整理,中國古籍《尚書》比現在的《尚書》多出16篇。
西晉永嘉之戰,《尚書》今文和古文版本全部失傳。東晉初年,張羽羅向朝廷呈上壹部史書,其中近代史書33部(梅羅從原來的28部中分出5部)和古代史書25部,經過宋代以來的考證之爭,普遍被東晉人認為是偽書。
阿清作家孫星衍撰寫的《尚書今文註》廣泛吸收了前人的考據成果,摒棄了25處偽作,將內容重新界定為29卷,很大程度上還原了漢代《尚書》的面貌。《尚書》中記載的文字,基本上都是誓詞、命令、訓令、誥文。雖然文筆普遍古拙,但也有幾個字比較傳神流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