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打掃灰塵是中國人的傳統習慣。這個習俗寄托了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禱。每當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電器,拆洗被褥窗簾,掃六碼,撣蜘蛛網,疏通明渠涵洞。到處洋溢著搞衛生、幹幹凈凈迎接春節的歡樂氣氛。
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天黑後要打掃廚房竈臺,舊的廚房竈臺要拆下來燒。除了早晚貼新圖,還有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要擺香,點蠟燭,點紙炮。祭祀爐竈的民間活動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
俗話說“臘月二十六,殺豬割肉”或“臘月二十六,割頭”,就是說這壹天主要為過年準備肉。之所以把“割年肉”寫進年節歌謠,是因為農耕社會經濟不發達,人們在年節往往能吃到肉,所以稱之為“年肉”。
“臘月二十八,做貼花的餅和包子”或“二十八,做面條”。所謂貼花,就是貼年畫、春聯、窗花以及春節期間貼的各種東西。其中,貼春聯的習俗起源於古代的“符濤”。古人以桃木為避邪之木,《藝經》曰:“桃為五樹之精,故抑邪者也。”
除了新年,它是在壹年的最後壹天,通常是農歷的29日或30日。“年”的最後壹天叫“年初”,那壹夜叫“除夕”。除夕夜的意思是“新年的前夜”,也叫新年夜、新年夜、新年夜等。,也就是每年臘月(十二月)的最後壹個晚上。另外,也就是去除的意思;晚上意味著夜晚。除夕是“月窮年盡”的意思。人要辭舊迎新,明年辭舊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