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可以,但是請註意,“蓋物以知”和“蓋物以知”的最終目的是統治世界,這有壹個非常明確的目的,就是壹切為了現實和社會生活。中國人沒有真正的科學思維,就是完全超越世俗生活,純粹客觀的、功利的、理論的、思辨的思考,這是我們文化傳統的嚴重不足。我們看到古希臘的哲學家都是科學家,畢達哥拉斯是數學家,於是畢達哥拉斯得出“美是數的和諧”的結論,認為世界是數學關系,整個宇宙是數學關系。亞裏士多德的哲學,原本在希臘語中叫“後物理學”,被中國人翻譯成“形而上學”,所以“形而上學”就是研究物理學的“形而上學”,被稱為形而上學之上的“形而上學”。人來自自然科學,但我們的文明缺少科學和宗教這兩大傳統。孔子說得很清楚:“不知如何生,便知如何死。”不能做人,就不能做鬼。不談世界的另壹端,終極目標,第壹驅動力。我們從來不討論第壹推動力,而是討論它在西方物理學中有多重要。易中天:除此之外,我們還有壹個很不好的傳統,就是認為我們的聖賢君王已經解決了所有的問題,後輩不需要去想。所謂“老師傳道、授業、解惑”。但什麽是“道”,又是誰的“道”?王之道第壹?“王之道第壹”的“道”是什麽?只是倫理學的“道”,而不是科學和哲學的“道”。「教學」是壹個怎樣的「行業」?解決方案的“困惑”是什麽?妳不能理解的,先王的智慧會幫妳解惑,所以我們的文化傳統不提倡懷疑、批判、分析、論證,哪裏會有科學精神?現在很多人提倡愛國主義和四大發明,但我們的四大發明都是科技。怎麽會有“科學”的影子?所以中華文明缺少科學和宗教兩個維度,這是我們的大問題。
上一篇:雜糧煎餅的制作方法及配方下一篇:楚辭的風格有什麽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