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民俗學會秘書長高偉表示,要傳承這個節日有益的民俗,應該通過政府和民俗工作者的引導,與當今人們的生活習慣相結合。
下元節起初並不是民間節日。高偉介紹,其起源與道教有關。道教有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稱為天佑百姓、地官赦罪、水官釋厄。三官的出生日期分別為農歷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這三天被稱為上元節、中元節和夏媛節。
“由於深秋的氣候特點,造成了人的心理變化,需要和祖先溝通尋求慰藉。同時,秋天是收獲的季節。為了感恩祖先,人們選擇在下壹個元宵節祭祀祖先。所以接下來的元宵節就逐漸成為了表達民俗情懷的節日。”高偉解釋道。
季節性食物
飲食習俗是節日習俗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無數節日活動的長期實踐中,人類形成了獨立而特殊的時令食品,如春節吃餃子,正月十五吃元宵,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等。它和其他風俗習慣壹樣,是人們具有相同情感和心態的節日行為的民族統壹,對節日的生存和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下元節也有自己獨特的時令美食。以北京為例。下壹個元宵節,家家戶戶都要做“豆沙骨頭花”。“豆沙”就是小豆做的“豆沙餡”。這是壹種北京小吃“豆沙包子”。這種壹年四季都可以吃的“豆沙包子”,在幾百年前的明朝,就已經是孟冬十月的時令食品了。
參考以上內容?人民網-除了上元節和中元節,還有壹個夏媛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