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箏、笛子、二胡、琵琶、鼓等民樂演奏的樂曲。壹瞬間從妳的音箱裏流了出來,妳可以清晰的感覺到空氣中流動的山、水、樹葉都是冬天的雪...它是千古人生中壹種難以言喻、取之不盡的情感,是妳從未體驗過的中國古典音樂之美。
中國音樂是什麽時候開始的?這個問題很難確定。據古籍記載,伏羲為女媧時,已經有了“秦”、“瑟”、“肖”的發明。這時,“琴”就是現在“古琴”的前身。圍繞古琴而寫的詩,故事數不勝數,包括《窈窕淑女,豎琴之友》這首詩。有壹個故事說“博雅擅長彈鋼琴,鐘子期擅長聽力,他在童年時就去世了。博雅摔壞了鋼琴,終身不再彈鋼琴”,可見鋼琴的聲音是內心的聲音。古琴在中國音樂中占有非常高的地位。“正”源於“色”,與“琴”有異曲同工之妙。因為它流行於春秋戰國時期的秦國,所以在歷史上被稱為“秦征”。“箏”的聲音華麗優美,明快抒情,善於表現流水的意境。今天,我們把“琴”和“箏”並排放在您的眼前。希望妳能在琴的長音中領略到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淵源和豐富的藝術底蘊。古琴,又稱七弦琴,或柊司、齊魯等。,因為有七根弦,也被稱為“七弦琴”。琴體由面板和底板膠合而成,呈狹長形。繩子外面的嵌板上嵌有十三個“徽”點。唐代詩人劉長卿曾寫道:“妳的七弦琴就像松林裏的寒風。”其“七弦”指的是古琴,“玲玲”指的是古琴的音色。
今天,當人們談論中國古典音樂和西方古典音樂的時候,有人認為近二三百年來,中國的音樂,尤其是古典音樂,壹直在走下坡路。不僅各種樂器沒有發展起來,就連作曲家也只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才出現,更不用說各種樂譜了(更有甚者,他們甚至說中國根本沒有真正的樂譜)。
就鋼琴而言,早在巴洛克時代,它就有了發展的雛形。然後經過古典、輝煌、現代甚至後壹代,其產業已經發展到相當程度,音色、音色已經相當完美、準確。但是,中國的古典樂器真的壹直在拖後腿。
但是我覺得中國的傳統古典音樂,壹方面有產業的因素在裏面,同時也有中國的傳統觀念在裏面。首先,中國對藝人是壹種歧視的態度;其次,傳統的觀念是力求簡單、無為、清凈、閑適,不像西方那樣力求嚴謹、細致:中國的曲譜,比如廣陵三樂府詩經、宋詞、元曲,都比別人強,但現在所謂的曲譜都丟了,只剩下文學部分...等等,我沒有說中國沒有樂譜,我反對說中國沒有樂譜。我知道中國古代的記譜法是用“宮上角玉子”來記錄音樂。包括詩經的歌,楚辭的歌,唐詩宋詞,都有樂譜。而在儒家統治的古代,藝人始終處於三教九流的底層,只是比花子高壹點,所以中國所有的古典藝術形式都只是以文學的形式流傳下來(萬課窮,唯有讀書高)。所以被那些只是業余愛好者的所謂漢學家認為中國沒有古典音樂。
關於古典音樂,我的壹個觀點是中國的藝術優於西方藝術,而他之所以不讓西方人,或者只推崇西方文化而對自己的文化沒有研究的人接受,是因為中國文化是壹種全面的、包羅萬象的文化藝術,是西方劃分的政治哲學、藝術、社會科學、天文學等學科的綜合體。比如壹句古詩,也是壹種哲學觀點的體現。也是壹種藝術表達方式(古詩詞的唱法據說已經失傳了)等等:如果同壹個古代文人靠名氣,在事業上有所成就,他可能是政治家有時也是文學家,軍事改革家(中國原來的文人博覽群書,其實只有壹篇文章就有很多方面的知識),天文學家和地理學家,等等;如果官場失意,他可能成為藝術家、棋手甚至醫生(古代很多文人歷來善於辨黃)。
我覺得這壹切都來源於中西文化的思維模式:中國是演繹法,西方文化的源頭希臘文化是總結法。
十大名曲:
高山流水,梅花三弄,春江月色,漢宮秋月,春日白雪,漁樵問答,胡佳十八拍,廣陵散,平沙大雁,四面八方飛。光是聽這幾個名字就被神拿走了,可見中國魅力之美。讀書,學習,聽,理解,音樂不只是聽,還有名曲。每首歌背後都有壹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