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地區的山又高又險。為了方便交通,羌人在1400多年前就創造了繩索。河的兩邊建有石洞門。門內豎立石基或大木柱,基柱上懸掛手臂粗細的竹繩,從幾根到10不等。竹繩鋪設木板,兩側設置高出“面”1米以上的竹繩扶手。
棧道有木棧和石棧兩種。木棧建在密林中,用木頭鋪成,混合土石;在斷崖上放上石堆,在青巖上打洞,插上木頭進行“切割”。
羌族民間泥瓦匠,農閑時經常外出打工。舉世聞名的四川冠縣都江堰工程已有200O多年的歷史,至今仍在造福人民,其中包含著古代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淳厚古老的底蘊,悠久的歷史,長期封閉的生活環境,在羌人的精神文化中保留了許多淳樸厚重的古老遺產。
客家民居
數以千計的圓屋或土樓,星羅棋布在閩西南、粵東北的崇山峻嶺中,被譽為“天下奇屋”。
客家人是從古代中原繁華地區遷到南方的,大多居住在偏僻偏僻的山區。為了防備土匪的騷擾和當地人的排擠,他們建造了營地式的房屋。途中,他們混合石灰,用糯米、蛋清作粘合劑,用竹片、木條作筋骨,夯築墻厚1米,高15米的土樓。多為3-6層,100-200多間房屋呈橙花瓣狀排列,布局整齊劃壹,富麗堂皇。大多數土樓都有200-300年甚至500-600年的歷史。它們經受住了無數次地震、風暴和炮火的襲擊,展現了傳統建築文化的魅力。
客家先民崇尚圓,認為圓是吉祥、幸福、平安的象征。土樓環繞的房屋呈八卦布局,卦間有防火墻,整齊劃壹。
客家人在治家、處事、待人、立業上都表現出明顯的文化特征。比如,很多房子上都刻著這樣的塊對聯:“承襲先人德勤節儉,啟迪後人讀書耕田”,顯示了先人對子孫和睦相處、勤儉持家的渴望。
客家人和諧節儉的性格值得學習,土樓中保存的民俗文化讓人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
戴家竹樓
當妳踏上傣族生活的土地,妳就進入了綠色世界。遠遠望去,綠竹叢生,油棕林遮天。竹林深處不時傳來雞犬之聲,卻不見村莊,也不見房屋。顯然,所有的竹建築都隱藏在茂密的綠色竹林中。
竹樓是傣族傳統的建築形式。傣族居住區地處亞熱帶,地溫較高。據說竹樓有利於防暑防潮。所以傣族人至今還保持著“多竹樓依水而居”的習慣。
傣族村寨多達10個、20個,有200個、300個之多,都是由各具特色的竹屋組成。村子周圍有防護林帶。每棟竹屋都用竹柵欄圍著。柵欄裏種著各種各樣的花、樹和果樹。可謂“樹滿村,花滿園”。竹制建築下有壹大片空地作為院子。整個竹樓呈方形,分為上下兩層。樓上住的是人,樓下壹般用來放牲畜和柴火。這座竹制建築由二十到二十四根柱子支撐著。房子的橫梁穿過柱子。有些橫梁上刻有圖案。離地七八尺鋪樓板或竹墻,樓分上下兩層。房子
屋頂用茅草草排或木屑覆蓋,近年來多改為瓦屋頂。
如果參觀戴家,走進竹籬笆,爬上木梯,就來到了屋外的走廊。壹進門就是壹個大廳,中間是壹張大竹席,是家庭活動的中心,也是招待客人的地方。兩邊是用木板或竹簽隔開的臥室,外人不得入內。傣族竹樓的建築結構壹般比較簡單,但是非常寬敞,獨特美觀,室內通風也很好。坐在室內,只覺得微風徐徐,花果飄香。
建造竹屋是傣族家庭生活中的壹件大事。按照傳統習俗,要先選好地方,打好地基,然後再豎柱子和橫梁。竹樓最重要的是中柱。通常有八個中心柱。選擇中柱是壹件嚴肅而莊嚴的事情。柱子從山上運進村裏,大家都會迎上去,潑水祝福。傣族還有壹個習俗:壹家蓋房子,全村幫忙。新樓竣工時,將舉行“立竹樓”儀式。這時,各個寨子的人都湧向村子,喜氣洋洋,像過節壹樣熱鬧。同時請“贊哈”(歌手)唱《恭喜新房》這首歌,據說是吉祥、平安、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