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引起軒然大波。這幾乎是以傳統的名義進行的犯罪活動。
我不禁好奇漢服圈到底是怎麽存在的,為什麽會被如此詬病。
漢服,顧名思義,是漢族人民的傳統服飾。但由於中國文化在過去的五千年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所以對於什麽是正統的漢服還存在爭議。
漢服圈是以漢服為核心而誕生的群體。由於篇幅有限,考慮到閱讀體驗,我就不討論漢服的各種形態了,只說漢服圈的那些事。
這幾年漢服運動越來越多,真正起到了推廣漢服的作用,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漢服圈。
但是森林大了,什麽鳥都有。因為其中壹些人的不良行為,現在壹些喜歡漢服的人在說喜歡漢服的時候,不得不強調“我不是漢服圈的人”。
有很多人奇怪為什麽那麽多人癡迷漢服。我觀察了壹下,大概是因為這些原因:
年輕人總喜歡與眾不同,喜歡壹些特立獨行的存在,從當年的殺馬特到去年的奶灰,從二次元到漢服,遠不止這些。
任何稀有特殊,能標榜自己與外面的“騷娘們”不同的東西,都更受年輕人歡迎。
對於這些人來說,漢服只是他們炫耀的工具。
如果有壹天全民穿上漢服,他們可能是第壹批脫下漢服的人,然後感慨“這都是老子玩剩下的。”
他們穿漢服,他們想讓每個人都看到他們。
不是所有喜歡漢服的人都是特立獨行的,但是有很多熱愛傳統文化的人,或者是真正喜歡這種風格衣服的人。
他們往往謙虛寬容,為自己穿漢服。這也是最受漢服愛好者歡迎的。
他們往往不僅愛漢服,還愛其他傳統愛好,如琴棋書畫劍、詩詞茶藝、啤酒花等。
同時也尊重其他民族和他人,不會因為穿漢服而產生優越感,也不會對其他民族的人有偏見,更不會強行安利別人穿漢服。
團裏有壹部分人,因為對歷史的了解而喜歡漢服,也因此,對這件歷經無數戰亂而幸存的禮服倍加珍惜。
他們理性看待漢服,不會因為歷史而仇視其他民族,也不會因為漢服而產生優越感。
他們總是試圖找到更多的歷史來證明漢服,壹直埋頭研究,只為讓漢服的標準不再有爭議。
可惜這畢竟是少數。
這是三個主要人群,包括因為其他原因進入漢服圈的人。我想知道妳是哪壹個。
這類似於問“某某地區的人怎麽樣?”
我們可以用例子說明那個地區的特點,但這不能代替那個地區的所有人。總會有壹些不同的人。
漢服圈裏,有像玄寂小姐壹樣優秀的人,有價值有內涵,包容溫雅,不驕不躁。
還有壹些極端的人,把漢服當成了至高無上的象征,從而攻擊他人,侮辱他人。
漢服圈大部分人都聽說過玄寂姑娘。
2012年3月,在留學期間,她穿著漢服,周末在英國街頭吹奏竹笛,宣傳漢服。
也正是因為這件事,漢服這種中國傳統服飾再次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在推廣漢服的過程中,她創作了《開第壹朵寒花》?、竹笛、月亮上的蝴蝶、笛子,並參與了其他傳統音樂的配樂。
壹曲《禮儀之邦》的舞蹈優雅端莊,充滿了中國古代的味道,歌詞也道出了中國“禮儀之邦”應有的品質。
她把激情付諸行動,在很多地方和國家推廣傳統文化,包括漢服,還參加了2013的“漢服春晚”。
她是壹個堅定的漢服踐行者,也是壹個很多人仰慕和仰慕的美麗陌生女孩。
所謂人氣不多。她花了幾年時間(可能三年)推廣漢服,在漢服圈裏知名度很高,被很多人奉為女神,但也有壹些別有用心的人認為她是在炒作,是在斂財,是在作秀。
畢竟這是壹種被打臉的行為。
因為她紅的時候退了,微博上只留下兩個簡短的句子:
她的微博簡介裏只剩下壹句話:舟楫從此逝,海寄余生。
那麽什麽是不好的呢?
大概就是當初燒漢服的那群人吧。
也許有人會辯解說“他們可能誤會了”“畢竟他們不懂……”
的確,他們並不知道這是漢服,只是當初不知道罷了。後來他們知道是漢服,還是燒了。
這就是漢服圈不好的地方。這些人不加入漢服圈是好事。當他們加入漢服圈,就會把這種行為傳播給穿其他衣服的人,傳播給其他民族。
我這裏說的不僅僅是“燒漢服”這種行為,還有這種行為背後的無知和極端思維。
歷史的斷層和人們的審美差異導致了形式上的鬥爭。
有人認為旋律正確,有人認為裙子和大衣裙最美,有人認為明朝的飛魚服更帥。
但是,野蠻生長和商業氛圍使得類似的衣服比比皆是,包括所謂的仙服、山寨、影樓服、改良款。
漢服圈很多人對這些東西都是零容忍的態度,總是互相說自己的造型怎麽有問題,好像別人犯了大罪壹樣。
這就是為什麽那麽多人不喜歡漢服圈。
我們在壹個言論和著裝自由的國家。我們在公共場合穿什麽衣服,是別人的自由。
為什麽要批評我?
最後,我想說:
平時總能看到什麽西裝領帶是正式的,襯衫牛仔褲是休閑的,假兩件t恤,或者西裝短褲。人們喜歡給這些貼上標簽,比如休閑、正式、時尚、潮流等等。
為什麽對漢服這麽苛刻?壹點變化,說妳是漢奸;買錯了山寨說不應該穿,而不是怪賣山的店。
希望以後各民族都可以穿著自己的傳統服飾(包括漢服)出行,不被當成“猴子”。
無論哪個民族的傳統服飾,都應該受到尊重!
還請來了漢服圈的同仁:
“請對漢服多壹些包容。太苛刻只會害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