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寫《漢語語義學》,作者並沒有把重點放在引言要保留什麽上,而是把精力盡可能地放在補充引言上,反復修改,然後進行壹些嘗試。這些努力集中體現在作者試圖為漢語語義學的建立做壹些準備。作者自開始研究現代語義學以來,壹直在努力將語義學的理論和方法與漢語相結合。這壹點在《語義學導論》中已經有所表現,但在那本書裏還不夠,還很淺薄。這次寫書,作者在以下幾個方面做了努力和嘗試:
第壹,將國外現代語義學與漢語相結合,基本點是將現代語義學的理論和方法與漢語語義材料和實踐相結合。在這裏,結合中文信息處理的研究顯得尤為重要。因為中文信息處理不可能等待國外的成果,所以作者必須自己解決中文語義的問題。它需要語義學的最新理論和方法,不僅需要借鑒,更需要創新。它對相關的語義研究成果進行了大規模的嚴格測試。近年來,作者參與了中文信息處理的科研工作,有了許多初步的經驗。整理後,作者都在書中寫道。
第二,現代語義學的研究不應割斷歷史,而應努力從傳統語義學和訓詁學中吸取營養。雖然傳統語義學也起源於國外,但作者所在國的學者們早就用它來研究漢語了。這壹次,作者註意吸收更多這方面的成果。至於訓詁學,是作者的壹大優勢。作者對訓詁學了解不多,但很重視作者所在國家的訓詁學寶庫,這本書很註重從這方面吸取營養。
第三,目前國外學者對現代語義學的研究僅限於對現代語言的描述,這在現代語義學還不成熟的情況下是合理的。作者這本書的重點是現代漢語。但是,現代漢語語義是古代漢語語義的延續,現代漢語語義本身也在不斷演變。所以這本書也和古漢語有關,講漢語的語義演變。現代語義學的理論和方法不僅要應用於語言的歷時研究,而且要應用於歷史研究,並在歷時研究中得到重新檢驗和豐富。
第四,要做到以上三點,單靠國外現有的現代語義學的理論和方法是不可能的。這個時候,作者總是非常謹慎地提出自己的觀點和方法。作者把他的觀點和方法建立在盡可能多的中文材料上。
盡管作者在以上四個方面做了努力,但遠不能說這本書把現代語義學和漢語結合起來了。漢語語義學的建立不是作者自己的,更不是作者現在的水平。這需要中國所有從事語義研究的人,包括從事漢語語義研究的海外同行的長期努力。
為了寫這本書,作者查閱和參考了國內外許多相關著作、論文和參考書。我從中吸收了很多觀點、觀點和資料。在壹些學術活動和科研活動中,筆者得到了很多語言學和信息處理方面的專家和同行的熱情幫助,從他們的啟發中受益匪淺。雖然作者不能在此壹壹列舉,但還是要對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筆者在教學中接觸的同學、研究生、高級教師都提到了壹些對筆者很有啟發的語義現象和觀點,在此表示感謝。作者非常感謝邢公萬先生對漢語語義學研究的指導和鼓勵,感謝陳力維先生和董振東先生對信息處理科學研究的指導和幫助。作者還要感謝葉飛生教授在寫作本書時自始至終的關心和鼓勵。感謝他認真審閱所有手稿,並撰寫序言。感謝唐作凡教授認真審閱第十三章手稿。現在出版壹本教材和學術著作不容易。作者在此向北京大學出版社和負責本書的編輯梁惠玲同誌表示深深的謝意。是他們的努力使這本書能為讀者所用。
早在1986下半年。作者開始為寫壹本書做壹些準備工作。1988 165438+10月初開始寫,9月寫完1990。之後進行了多次修改和補充,最終定稿於1991年6月完成。這本書的內容被作者試用過兩次,作為北大中文系中文專業的講義,壹次是1988的研究生,壹次是1990的本科生。
現代語義學是壹門新興的學科,變化很快,涉及面很廣。作者水平有限,書中肯定有疏漏、不妥、錯誤,渴望讀者批評指導。
這本書叫《漢語語義學》。作為教材,它的性質和方向是漢語語義學,而不是從它的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