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汽車大觀
把時間拉回到8年前,也就是2015,被業界稱為造車新勢力的“元年”。
當時在政策的推動和行業、資本市場的追捧下,蔚來、小鵬、車和家、威馬、拜騰、奇點...壹時間,壹大批造車新勢力品牌層出不窮。
雖然很多品牌根本沒有底層的技術儲備,缺乏供應鏈整合的能力,但是卻在圖紙上勾畫出了自己的理想。
4年後的2019年,隨著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實施,補貼標準平均下降50%,新能源汽車市場開始從“政策驅動”走向“市場驅動”,也被稱為造車新勢力的“生死之年”。
由於第壹波流量紅利,卻無法依靠產品和服務站穩腳跟,今年有相當比例的造車新勢力倒下。
如今已是四年後,造車新勢力可能再次迎來“生死考驗”。尤其是在2022年新能源汽車市場馬太效應延續,2023年初特斯拉掀起壹波價格戰的情況下,眾多造車新勢力的處境越來越艱難。
比如威馬汽車在2023年初就被頻繁曝光,員工無薪離職、大規模關店、APP暫停服務、溫州工廠停工等...種種負面消息讓廣大車主和員工感到心寒,也讓市場對威馬的未來感到擔憂。魏瑪之後,近日天空汽車報道“部分崗位實行停產停工政策”。
但隨著生存環境的日益惡劣,魏瑪和天脊可能只是這壹輪新生力量淘汰的開始。
無法爬出虧損“死循環”
“以前看別人造車,覺得6543.8+00億太誇張了。現在我才知道,跳進去200億都不夠。”這是Xpeng汽車創始人何在2017的感受。
事實確實如此。造車是壹個長期資產導向的領域。新勢力能不能造車,主要靠巨額資金做保障。壹旦錢緊或者“缺錢”成為常態,新生力量將面臨的後果不堪設想。
以2019為例。當時整個新勢力陣營危機四伏,終端市場長期打不開,投資機構開始觀望,資金被收緊到新勢力的三寸。就連目前處於造車新勢力頭部陣營的蔚來,當年也因為缺錢上了頭條。
現在的新銳電力企業,大多從成立到現在,已經走過了第八個、第九個年頭。如果與特斯拉相比需要10年才能盈利,那麽目前大部分新勢力企業都處於盈利邊緣。但現實是,新勢力品牌依然處於普遍虧損的狀態。
以新勢力中收入和利潤相對較高的蔚來、理想、小鵬為例。2022年,蔚來凈虧損超過654.38+04.4億元,同比增長259.4%。李凈虧損20.3億元,同比增長532.2%。小鵬2022年前三季度凈虧損67.78億元,同比增長89.54%。
“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持續向好,但是造車新動力持續虧損,因為造車新動力是從零開始的。相比於在汽車市場深耕多年的傳統汽車企業,前期需要投入巨額資金進行研發和制造,尤其是蔚來換電站等沈重的資金投入,進壹步降低了汽車企業的毛利率,進壹步擴大了虧損。”有業內人士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與此同時,更尷尬的是,目前的新勢力車企似乎陷入了壹個難以破解的“死循環”。具體來說,為了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幾乎所有的新車企都在強調所謂的“全棧自研”,建立自己的“護城河”,這也是壹筆不小的投入。
而現在的汽車市場又在打價格戰,這讓新車企無法因為R&D和成本高而提價,然後轉嫁給有限的壹部分消費者,只能自己“消化”成本。
“虧損的不斷擴大,意味著企業在汽車市場曠日持久的價格戰中將沒有彈藥可打。”在業內分析人士看來,特斯拉和比亞迪之所以能夠在2023年初率先降價,主要是因為兩家公司都實現了盈利,相對較高的毛利率可以支撐其降價。
“國內造車新勢力在降低成本的技術突破方面略顯落後。當特斯拉突然降價,發動價格戰時,他們很容易陷入‘是賣還是賺’的兩難境地。壹些價格區間重疊的車企和特斯拉也更容易陷入困境。”上述分析師表示。
造車新勢力虧本賣壹輛車和多賣很多感謝,還是壹個普遍的困境。同時,2023年,在新能源汽車“國家補貼”退出、特斯拉降價壓力、整車企業壹二級市場融資困難的背景下,整車制造新勢力也將普遍面臨“活下去”的問題。
現在是冬天,還是壹場夢。
“2023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將達到850萬輛,實現30%左右的增長。”這是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在2023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給出的預測。
換句話說,在業界看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和市場滲透率仍處於快速提升的過程中。
然而,與消費市場表現相反的是,新能源車企正面臨資本市場估值體系的“重估”。
為什麽會有這樣的反差?在我看來,首先是新能源這個概念已經不新鮮了。20年前,特斯拉誕生,被業內視為異端,但在資本市場卻被視為壹個全新的概念。它講述的故事充分滿足了資本對未來的瘋狂“想象”。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目前的新能源汽車已經從壹個神秘而新鮮的故事,變成了壹個未來增長空間相對明確的常規投資領域。投資稀缺性的消失,勢必會讓資本對新能源板塊的估值做出新的判斷。
其次,隨著汽車逐漸進入“深水區”,壹大批有故事、看不到盈利的新車公司逐漸浮出水面。再加上傳統車企的進入,市場競爭更加激烈,資本市場對此持謹慎態度也是可以理解的。
再次,“雖然新能源汽車市場仍在增長,但由於競爭加劇和宏觀市場的影響,未來增速將逐漸放緩”。崔東樹說。當市場告別高速增長期,資本市場對造車新勢力還會像早期那樣熱情嗎?答案顯而易見。
值得壹提的是,造車新勢力除了接受資本市場的“重估”,還需要面對傳統車企的進攻。因為當傳統燃油車企認真起來的時候,有工廠、有技術、有團隊的大牌正規車企壹定比造車新勢力更有優勢。
數據就是最好的證明。2022年,比亞迪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達到654.38+0.86.9萬輛,占新能源汽車市場的32.9%,同比增長654.38+0.52%,超額完成654.38+0.5萬輛的年度銷售目標。
此外,在2022年,愛安,氪,文傑等。也顯示出強勁的上升勢頭。比如2022年,* * *交付新車276,5438+0,000輛,全年目標達成率為65,438+008.4%。銷量的背後,廣汽集團也開始了鋰電池產業鏈的布局,原材料收集和生產。
同時,依托吉利的極氪,也在2022年交出了71941輛,超額完成7萬輛的年銷量目標;在華為賦能領域,2022年全年交付量達到7.6萬輛,目標達成率高達95.2%。
可以說,當傳統車企也明白新勢力的“套路”時,“傳統”和“新”的界限就開始變得越來越模糊。這些不斷壯大的傳統新勢力對原有新勢力脆弱護城河的沖擊,無疑會讓造車新勢力的2023更加夢幻。
“感冒”會傳染給誰?
“新生力量最終只能存活2-3個。”這是業內壹直流傳的說法。
筆者認為,這種說法並非危言聳聽。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許多新的汽車公司已經離開了市場,甚至如遊俠、林賽、樂視、奇點、自行者、拜騰等,沒有達到量產階段,就直接出局了。
2023年,補貼的取消和激烈的價格戰...都表明今年對於造車新勢力來說是非常艱難的壹年。在這種情況下,除了威馬、天際,壹些新能源品牌的表現也在“拉響警報”。
比如杜雲汽車2065,438+08年銷量9300輛,是當時威馬汽車的兩倍多。然而,它每況愈下。2022年2月,被曝資金鏈處於暫停狀態。2022年全年銷量僅為604輛。
2022年8月,杜雲汽車被均瑤集團旗下吉祥航空接管,今年2月,新車型雲圖再次上市。雖然資金問題暫時無憂,但已經有太多先例證明不靠譜。
與杜雲處境相同的還有愛知汽車。數據顯示,愛知汽車2021年銷量為2635輛,2022年累計銷量僅為765輛,十分慘淡。同時,由於其董事長陳控制的投資機構於2022年6月5438+065438+10月迅雷,愛知汽車可能再次陷入經營困境。
與上述品牌相比,處於造車新勢力前沿的零跑和小鵬的日子也不好過。根據零跑官方公布的數據,今年6-3月累計交付量為65,438+00,509輛,較去年同期下降565,438+0.3%。即使只看3月份的交付量,零跑6172輛的成績在排名中也並不突出,低於極其高端的定位。
在小鵬,雖然2022年對組織架構和高層人員進行了調整,但今年6-3月累計銷量下降了47.3%,達到65,438+08,230輛。
雖然上述造車新勢力遇到的具體困難並不完全相同,但產品並不能持續吸引消費者。
新能源市場是壹個快速增長的市場,也是壹個過剩的市場,容納不下那麽多新品牌。新老機型更新換代很快,消費者需求隨時在變,今天的創新技術很可能明天就落伍了。沒有強大的產品力和合適的市場策略,生存遲早會成為問題。
另壹方面,隨著以比亞迪為代表的傳統車企不斷搶占中低端市場,仍陷在“賣壹賠壹”漩渦中的新勢力品牌未來將更難成長。
可以說,在規模效應和馬太效應越來越明顯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在殘酷的價格戰中,必然會有更多造車新勢力被淘汰。目前魏瑪和天脊已經被甩出跑道。下壹個會是誰?答案可能很快就會揭曉。
本文來自作者汽車觀,版權歸作者所有。請以任何形式聯系作者。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車改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