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波,綿陽藝術學院美術系,川音,2007年6月5-438日+2007年2月7日)
在藝術創作的道路上,探索適合自己特點的風格是不言而喻的。我常常以為自己對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創造壹個大膽的嘗試充滿了興趣,時不時的思考壹些問題,卻發現自己經過精心的準備,卻被自己否定了,然後自己也在不斷的調整,不斷的修改,再去探索。如此反復,我回頭看看我為數不多的創作,大部分取材於陜北農村常見的場景。在我的記憶中,我經常帶著強烈的興趣和激情完成我的想法。其實在我畫畫的過程中,有很多邊畫邊想的情況。根據壹個形狀或壹種顏色,激發我創作另壹種顏色或更有趣的形狀,不斷豐富畫面,豐富畫面。我在創作中不常使用這種嘗試。當然,壹般來說,我都是先想好基本方案,然後物理搭配基本符合我的想法,就開始動筆了。其實壹個作品的過程比結果更重要。過程強調感覺。沒有感情,畫面無法打動觀者。筆者認為,作為創作,首先要打動自己。
去年冬天,我回到了陜北,回到了生我養我的家鄉。壹般認為不再有現代文明的體現,沒有所謂的高樓大廈,全是黃土和窯洞,生活簡單單調。然而,正是在這些不發達的生活中,它們所呈現的無處不在的形象和色彩,構成了陜北黃土獨特的美。空曠的高原黃土,多變的場景,憨厚的陜北漢子,富有個性的陜北民歌,讓人感到惋惜。我懷著真誠的興趣和激動的心情畫了壹些作品。每年回家都在變,我記錄過的也在消失。人們變得富有了,這個地方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現在的話題是創作。在創作中,生活中的美往往很吸引人,每個畫家對生活都有壹定的偏好。這種偏好有很多原因。除了客觀條件提供的可能性,畫家的情感和感受各種造詣的能力也是重要因素。喜好和表達方式也因人而異。從畢業參加工作開始,我就開始在藝術創作中有意識地從我們的民族文化中汲取營養。外國本土化和本土現代化應該成為中國油畫的問題由來已久。其實辯論遠不如實踐實際。
曾經想學外國藝術的東西,色彩更純粹,用了很多裝飾性的表達。在色彩上,我用了淡而弱的對比,強調了畫面的構圖感。後來在中國畫的寫意中,我看到了創作的動機,中國畫寫意的魅力,以及對造型的理解和處理,很有意思,也很感動我。這種寫意山水的寫意感覺到他們已經徹底理解了所描繪的對象的形狀和精神。他們寫的時候,不是表面上的從無到有的過程,而是自信。每個部分都有機地聯系在壹起,並遵循壹個總的神韻和節奏要求。在這個總的要求下,我畫了壹些國畫和山水,然後我就來創作油畫了。每壹筆每壹墨都是形式的壹部分。油畫如果能吸收這種技巧,結合油畫的色彩造型,可能會有新的面貌,僅此而已。
大量的連續繪畫對我的練習有好處。壹直畫,壹直想,隨時調整思路,隨時補充壹些新的想法,隨時實驗。首先,仔細推敲草的素描,考慮畫面的構圖安排、黑白和色彩構成。等這壹切都做好了,再去動油畫筆,就是大膽和主動了。風景油畫《房前屋後》《山歌》《上園》就是這樣的嘗試性作品。
為了讓繪畫的對象更加簡單粗糙,我用大量的表現手法留下壹些有節奏的筆觸,用色彩在統壹中尋求變化。表現對象多為農村常見的生活場景和陜北黃土高原特有的鄉土氣息。
這些嘗試是我從教後的油畫創作心得,是我大學畢業以來油畫探索和學習的延續。我願意繼續從生活中汲取靈感,繼續探索。
油畫是壹種來自西方的繪畫,自傳入中國以來,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傳統。油畫創作需要很強的專業性和學術性內容,尤其是具象寫實繪畫,包括嚴格的造型、體積塑造、色彩交融、邊緣線處理、紋理透視、解剖、層次問題、節奏、韻律等。在這個過程中,它不再僅僅是簡單的對自然的再現,而是壹種主觀的提煉和醞釀,讓灰色擁有了豐富、寧靜、優雅、高貴的外觀和通透的色彩效果。在繪畫的過程中,我們盡力表現人物的感情,讓人們體會到壹種來自東方的潛在詩意和藝術修養,用撲面而來的現實主義感過濾掉我們意識中的雜質,成為壹種純粹的沈思,追求整體風格,呈現出“靈性”的審美意蘊。
繪畫語言反映的是生活,是作者按照自己的世界觀和審美觀對生活的看法和態度,所以作者要提高自己的繪畫專業素養。每個藝術門類都有自己的藝術語言和組織結構。繪畫的藝術語言是色彩、線條、表面、明暗等。油畫創作首先涉及的就是構圖。所謂構成,就是“業務崗位”。野獸派畫家馬蒂斯是這樣談構圖的:構圖是畫家為了表達自己的感情,按照畫家的意圖,把各種因素以裝飾的方式排列起來的藝術。無論是畫肖像還是風景畫,都有構圖問題。西方現代藝術的所有流派也不例外。從形式美的角度來看,構圖可分為對稱和不對稱兩種,無論哪壹種都有節奏感,自然界的壹切都有自己的節奏,這是我們感知事物的主要依據,通常有壹定的規律:橫向給人以閑適、平和、林箐的印象,對角線有強烈的運動感和不穩定感,三角形構圖有立體安全的造型感。
畫風是藝術家的藝術外觀,特殊風格的形成離不開作者自身的氣質和修養。藝術的民族性是通過表現民族的本質特征而形成的藝術特征。藝術的民族性在於藝術作品是否表達了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民族藝術的核心和靈魂,壹個民族的藝術是壹個民族靈魂的外在表現,以看得見摸得著的形式向世界展示這個國家的靈魂。
作為繪畫的主體,作者本人應該努力推動社會進步,提高人民的精神素質和審美素質。首先要提高自身修養,即在獲得壹定基礎知識和藝術實踐的基礎上,進壹步提高藝術理論修養和藝術創作技能,達到壹定的高度和水平,熟練地創作出具有壹定藝術意蘊的藝術作品。我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提高自己的修養:第壹,要有進步的世界觀和審美理想。先進的世界觀決定正確的創作目的和動機,影響作品的風格和品位;科學美學使我們能夠正確把握藝術審美的標準,追求更高、更理想的藝術境界;還要積累豐富的文化素養,文化素養可以幫助藝術家整體提升創作境界,文化素養直接影響藝術表達;豐富的生活積累是藝術創作的基本物質和前提。繪畫創作中必須培養非凡的藝術思維能力和精湛的藝術技巧與表達能力。不同的繪畫語言會體現出不同的繪畫風格和風格。風格更多地體現在藝術家個人的生活經歷和藝術氣質上,他在運用有個性的藝術語言時,他的藝術風格是不同於他人的,而風格則是這種個人藝術風格的審美品格和滲透在作品中的意蘊和情調。判斷壹部作品的“品味格調”,主要看其有益於提高人的精神品質的文化含量和審美含量。壹個成功的藝術家必須有獨立的美學思想。只有這樣,他才能在東西方文化對話的平臺上找到自己領地和存在的真正價值。無論妳在創作中選擇什麽題材,使用什麽技巧,通過平實的視覺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忠於自己的繪畫理想和崇高的審美理想才是最重要的。
本文認為,任何藝術作品都包含著概括和簡化的因素,能否容易地簡化是衡量壹個藝術家好壞的標準。色彩的表達最能體現藝術家的情感,色彩的情感是通過強化色彩,做出特定的色調來實現的。風格是創造的結果,模仿是形成風格的禁忌。
油畫俱樂部
時間:2006年3月-01 21: 51: 55來源:雅昌藝術網博客頻道作者:辛東旺
油畫可以寫生是我最享受的繪畫狀態,因為可以凝視靈魂。以前靠照片畫畫,但總覺得有很多人為的成分。憑經驗畫畫必然會形成壹種模式,所以我缺乏面對自然和人生的冷靜。我喜歡素描的率真,我喜歡直面模型的創作,我不贊成把素描當成壹件作品,我不習慣先打個小草稿再畫大圖,我熱衷於情感與畫布的直接“對抗”,我興奮於畫筆和顏料對圖像瞬間感受的表達。說“瞬間的感覺”似乎有點玄乎,但確實是壹個藝術家長期藝術生活積累的思維品質的表現。如果這是壹種藝術理念,那麽實現這種理念的方式就是技巧。在今天這個技巧價值被忽視,只有技巧價值並存的中國時代,如何理解歐洲傳統,把握現實生活,技巧本身是否有繼續拓展的可能,我認為取決於藝術家對自然和生命的精神理解。在中央美院高級油畫班學習,在先生們的悉心指導下,可以說受益匪淺。也許我們只聽到了重復的教導。雖然道理不難懂,但要真正理解,還需要實踐和時間。我是壹個叛逆的人,好的壹面是不盲從,不跟風,堅持自己;不好的壹面是我不能及時糾正問題。最讓我沮喪的是,我自以為是的作品,有壹天突然變得可笑起來,於是我常常後悔失去的時光,這就像是壹場大災難。但是,我深信“烏雲背後總有壹線光明”的道理。顯然,我已經取得了進步。仰望歐洲大師的作品令人望而生畏,這無疑是幾百年來歐洲油畫藝術的標準。在贊嘆大師作品的技術美的同時,也要理解大師們對時代的精神和情感投入,以及他們是如何用心體驗自然的。據說西藏至今不允許女性參與唐卡繪畫,這是壹種精神,也是壹種文化意誌。我們在學習大師的作品時,往往會把自己置身於陌生的外國情境中,所以學習是被動的。其實我們經常會覺得在歐洲的油畫中似乎有類似於中國藝術的東西,讓我們產生心理上的親近。比如波提切利,比如霍爾拜因,等等。,那種親近是很刺激的,這無疑是壹種文化和心理的交流。也許我們應該能夠從我們民族文化的立場來理解油畫藝術,這可能會減少心理障礙。比如西方藝術的寫實在我們的傳統中被稱為肖像,“真實”比“現實”更具有心理性和人文性。比如用中國繪畫中的筆墨意境來理解油畫的筆法表現會更容易。我們沒有理由懷疑自己的智慧。缺的恐怕就只有精神和信仰了。但是油畫藝術畢竟是外來的形式,學習油畫壹定要理解油畫的美。正如靳尚誼先生所說,“在美院學習,就是讓妳知道歐洲油畫的最高標準是什麽。”油畫的最高標準是“整體、概括、精致”,這不僅是油畫的標準,也是壹切藝術的標準。衡量它的不是技術,而是修養。也許是因為提倡這個標準,我們陷入了語言的無奈困境,但不是因為追求標準的錯誤,而是因為跟風的思維方式。任何沒有文化意誌和精神的技藝都會使油畫退化,退化的繪畫是對時代的逃避。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精神和意誌的控制。在藝術學習中,有些人把技巧和規律當成聖經,認為只要循規蹈矩,就可以壹路順風順水。其實是極其盲目的。我們知道,打仗首先是要喚起士兵的鬥誌。如果僅僅依靠手中的刀槍,中國革命是不會勝利的。藝術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能自然產生。藝術是人類精神和意誌的產物,繪畫是“魔鬼制造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