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如何在創作實踐中吸收中外服裝史的經驗和啟示的論文
從傅把絲綢變成絲綢,古埃及人用亞麻織物做圍裙,蘇美爾人用羊毛織物裹在人體上形成服裝,看來中西服裝的發展進程會有很大的不同。
中西服飾文化的內涵有很大差異。中國服飾文化是壹種單壹來源的文化。在其形成過程中,與中國的巫術和儀式文化密切相關,註重形式的內涵,具有強烈的社會、政治和倫理傾向。在其發展過程中,傳統性、保守性、繼承性和連續性遠大於可變性和創新性。西方服飾文化是壹種多源文化。在其形成過程中,服飾被視為壹種特殊的人類藝術,註重形式,認為形式即內容。在其發展過程中,時代特征明顯,風格變化明顯。變異和創新遠大於繼承和延續。
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服飾文化深受東方傳統文化的影響。強調線條和紋飾的抽象寓意表達,透露出壹種含蓄的美。林語堂先生曾經深有體會。他說:“中式西裝和西裝的哲學區別在於,後者已經在展示人體的形狀,而前者關心的是隱藏它。”這就使得中式禮服和西裝的直觀美和靜態美有了根本的不同。追根溯源,西方服飾從誕生之日起就充滿了激進的思想和吸收外來文化的雅量,所以西方服飾文化是壹種多源文化。其文化源於古希臘羅馬文化,深受當時繪畫、雕塑等造型藝術的影響。其審美視野壹直重視三維造型。在西方服裝史上,立體和立體裁剪法早在13世紀就已經確立。立體裁剪的發明和應用成為東西方服裝的分水嶺。從此,西方服裝在外觀上變得立體、多樣,同時又要使造型盡可能地體現身體的美。而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文化則以含蓄為美,以朦朧、隱晦給人壹種委婉含蓄的美感。通過款式、版式、色彩、線條,給人壹種整體和諧的美感,大量運用刺繡、飄帶、圖案等裝飾手法,表達豐富的寓意和想象。可以說,中國人註重裝飾之美,註重與環境的和諧;西方人註重服裝造型的美,註重與環境的對比。東方服裝重“意”,西方服裝重“形”;東方的表達是含蓄的,西方的表達是鮮明的。東西方服飾完全是兩種不同文化的反映,因此服飾文化特征的風格形成與民族習俗和歷史文化淵源密切相關。可見,服裝是壹種文化。由於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的不同,發展過程中歷史積澱的內容不同,中西服飾文化之間的內涵也大相徑庭。
但在服裝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我們會不時看到東西方服裝風格的融合,而這種融合往往會閃耀出耀眼的光芒,甚至影響整個社會。時至今日,東西方服裝風格融合的例子依然屢見不鮮。
“絲綢之路”的開通,將精美的絲綢從遠東的中國帶到了古羅馬,讓古羅馬的貴族們愛不釋手,貴婦們甚至不惜重金來達到自己追求時尚的目的。歐洲中世紀拜占庭的服飾繼承和發揚了古希臘羅馬的文明和藝術風格,同時融合了東方精致華麗的刺繡圖案,以絲綢為重中之重。中國的陶瓷和園林藝術深深影響了歐洲的藝術風格——18世紀的洛可可。精雕細琢的瓷器和園林建築迎合了法國宮廷的審美情趣,被吸收到法國藝術乃至歐洲藝術中,尤其是中國陶瓷上的精美繪畫,鑲嵌金銀,曲線裝飾精美,直接影響了洛可可的藝術風格。這種風格不僅體現在服裝上,還體現在建築、繪畫等藝術門類上。
1910年,俄羅斯芭蕾舞團在巴黎的演出引起了轟動,其豐富多彩、新穎的芭蕾舞演員開創了服裝設計的新局面。結果,歐洲形成了壹股股東熱。設計師們將中國、日本、俄羅斯、印度的設計特色與古希臘、羅馬的古典褶皺風格融合在壹起,創造出漂亮的衣服。
20世紀60年代,時裝設計師伊夫·聖·勞倫(Yves Saint Laurant)發表了壹系列“中國風”。它包括受清朝政府啟發的酷酷的帽子和馬褂。20世紀70年代,東西方服飾文化進壹步碰撞和融合,高級時裝壹統天下的時代宣告結束,時裝向更加民主、流行、多元化和國際化的方向發展。日本設計大師高田賢三和三宅壹生利用傳統東方服裝的平面裁剪,設計出不強調合體曲線的寬松肥大的服裝。這種非建築設計完全不同於西方建築的窄衣結構,但在當時反體制思潮和石油沖擊的背景下,為世人提供了新的選擇,抓住了消費的新機遇。他們的設計很快廣為流傳,兩位來自東方日本的時尚大師從此走上了巴黎時尚界乃至世界時尚界的舞臺。
就在去年,身著Yves Saint Rivgauche 2004/2005秋冬高級成衣的模特們隨著《花樣年華》中國電影的背景音樂緩緩走來。仿旗袍式立領、墊肩的彩緞套裝,蝴蝶系扣的旗袍褲,有龍紋、雲紋圖案的中國圖騰,緙絲、織錦、刺繡等各種面料和編織工藝,展現了極其奢華、鮮明的中國風情。享譽全球的美國設計師湯姆·福德,用奢華的中國風為YSL畫上了壹個重量級的句號。
東西方服飾文化各有千秋,各有千秋,但也有不足和偏頗。比如巴洛克和洛可可時期,強調體型的束腹給女性身體的正常功能帶來了嚴重的傷害。但寬袍大袖始終貫穿著中國3000多年的服裝史,往往給人沈悶、停滯、鮮有變化、創新的感覺。無獨有偶,19年末,20世紀初,東西方服飾都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在變化過程中,兩者都有相反的發展傾向。東方服裝由寬松變為緊身,寬袍大袖吸收了西方的立體裁剪,使服裝合體輕盈。改良後的旗袍是中西結合最經典最完美的體現;而西方則摒棄了人為的、扭曲的人性美,將女性從損害健康的束腹中解放出來。但相同的是適應新的生活,東西方都改變了繁瑣的裝飾和繁瑣的服裝結構。
可見,中國古代以寬袍大袖表達寓意的服裝風格與西方強調人體美的服裝風格並沒有絕對的反差。事實證明,把來自東方的精致華麗的刺繡賦予來自西方的立體合身的服裝,展現出耀眼的光彩。當今,世界各地的服裝元素相互融合、相互碰撞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由於我們將在中國從事服裝設計行業,我們不僅要抓住開放時代的機遇,緊跟國際流行趨勢,還要努力保護和發揚中國服裝的傳統特色。讓東方服裝的寓意和西方服裝的造型都豐富多彩,讓未來的國際時尚舞臺綻放出燦爛的中國之光!